在遍地繁华商场的深圳,位于南山区南油原创基地的荔秀文化街区,是许多时尚爱好者每到换季必去的宝藏打卡地。这座现代服装产业基地占地约20万平方米,集聚2000多个原创品牌、6000多家店铺,全国约8%的服装每年从这里走向世界。
如果将时间退回至上世纪80年代,这里不过是南油第一工业区中的12栋老厂房,密布着“三来一补”的小作坊。2011年起,南山区启动改造计划,将老厂房升级为集设计、研发、展示、销售于一体的时装创意园区,从服装加工厂蜕变为众多服装设计师心目中的“造梦工厂”。这座街区的华丽转身,也见证了深圳从“世界工厂”到“创新高地”的蜕变。
谈及这座城市的时尚气质,那是一种别具一格的理工范儿与科技感。仿佛当年那个戴着近视眼镜、背着双肩包、满身尘土地摸石头过河闯天下的“小男孩”,经历了40余年的风雨后,已成长为一位穿着笔挺西装、佩戴智能眼镜、沉稳内敛又包容谦和的“绅士”。
深圳的这种时尚印象,既可以在深夜赛博都市般的璀璨灯光中窥见,也能在著名品牌玛丝菲尔(Marisfrolg)宛如外星基地一般的总部大楼旁感受到;它体现在一件件远销海外的无人机、VR眼镜与智能摄像机中,也体现在神舟十九号航天员执行出舱任务时佩戴的对抗极端环境的飞亚达航天腕表中,更体现在庞大而高效的时尚制造业供应链之中。
深圳时尚产业40年嬗变
深圳的时尚产业主要涵盖服装、黄金珠宝、眼镜、家具、钟表等传统优势行业,从上世纪80年代初承接香港产业转移,以代工制造起步,逐步迈向自主设计与品牌创建。经过40余年的发展,这些传统时尚产业持续升级,并与后续出现的以VR设备、智能穿戴为代表的消费电子产业,融合发展成现代科技时尚的双强格局。
如今,这些传统优势产业均培育出具有全国乃至全球影响力的领先企业,自主品牌百花齐放,制造工艺和设计不断突破创新。深圳已成为国内原创品牌较为集中、产业配套较为完善、规模集聚效应显著的重要时尚产业基地,展现出“品牌多、设计新、集群深、制造精”的特点。从发展实践看,深圳传统时尚产业形成了四个演进维度:
一是品牌影响力持续提升,从外贸加工,逐渐走出中坚品牌领航、新锐品牌崛起、国际认可度提高的发展路径。最初,深圳大量企业以外贸代工甚至模仿为主,处于全球产业链末端,随着经验积累与市场磨炼,自主品牌逐步萌芽。30多年前,飞亚达、博士眼镜、玛丝菲尔等本地品牌,以及红苹果家具、芝华仕等港资企业在深圳扎根发展,至今仍在不断提升品牌价值与市场认知度。21世纪以来,一批新锐品牌也开始脱颖而出,例如肯逊(KENSUN)和色孑(SEJIE)从南油基地的小型工作室,一步步成长为国内知名的设计师品牌。肯逊的主理人孙贵填,原来就曾是将海外潮流趋势带回深圳生产的“买手”。
借助强大的供应链体系,深圳时尚品牌也在加速“出海”。作为全国外贸进出口总额最高的城市,深圳拥有全国一半的跨境电商卖家和服务企业。
2024年四季度《中国跨境电商品牌影响力百强榜》中,深圳有52家企业上榜。榜单中不仅有近期在海外大受欢迎的Insta360、韶音耳机等消费电子产品,也有去年在美国卖了40多万件衣服的Aelfric Eden,以及仅用五年时间便获得众多好莱坞明星青睐的鞋履品牌VIVAIA。
二是设计环节不断增强,产业链附加值提升,生产网络有序拓展。2008年11月,深圳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为中国首个、全球第六个“设计之都”。这一荣誉主要源于两个方面:一是产业接轨,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深圳通过低端制造融入全球时尚产业链,设计能力也随之提升——不少企业开始培养驻厂设计师,推动从模仿向自主设计转型;二是政策引导,2003年深圳提出“文化立市”战略,2004年将文化产业定位为第四大支柱产业。到2010年,深圳设计师创作的服装已占国内一线市场60%以上。
在设计环节增强的同时,深圳的时尚产业链也在进行结构调整。自2004年原特区外土地国有化后,生产、租金和人工成本不断上升,许多企业陆续将制造环节拓展或迁移至东莞、惠州、中山等地。龙华区大浪时尚小镇自2006年起由传统生产基地转型为集品牌总部、展示销售和研发设计于一体的时尚创意产业集聚区,在本地的制造环节则有更多企业选择柔性制造与智慧工厂。
三是“一区一特色”格局日益清晰,产业集聚优势不断增强,区域品牌加快形成。光明区的钟表、龙岗区的眼镜、罗湖区的黄金珠宝、福田区和龙华区的服装、南山区的创意设计,各有特色、优势互补,逐步构筑起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时尚产业生态。其中,既有承接香港产业转移形成的传统产业集群,也有政府和行业协会推动培育的专业园区。
罗湖区作为深圳改革开放的先锋,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与香港首饰消费市场形成“前店后厂”的制造模式。最早一批内地首饰工匠从学徒做起,逐渐成长为行业骨干并创立本土品牌。周大生珠宝董事长周文宗即由学徒起步,打造出了实力雄厚的珠宝帝国。光明区钟表产业则可追溯至2002年深圳首批六大优势产业集聚基地建设,经过一系列考量,最终选址光明马山头社区。随后飞亚达、依波精品、精瑞机芯、森丰真空镀膜等龙头企业及配套商陆续入驻,并形成一小时配套圈,已具备小批量、多品种生产能力。
四是信息技术与时尚深度融合,逐步推动从设计、制造到管理和销售的数字化和智能化变革。21世纪以来,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和工业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相继兴起,深圳率先在全国推动时尚产业的经营和生产方式变革。早在2005年上线的蝶讯网,便以服装行业为切入口,从提供时尚资讯服务起步,逐步拓展大数据功能,为企业与设计师提供流行趋势分析与产业链资源对接,十多年前即成为中国服饰行业唯一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
2015年以来,数字化转型从探索迈...
会员内容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