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一轮全球产业重构的浪潮中,供应链的韧性正成为国家与区域竞争力的关键支点,亚太地区正以一场深度协同的集体行动,将“韧性共识”从理念探索转化为具体路径。11月19日,2025亚太纺织服装供应链高峰论坛在新加坡金沙会议展览中心隆重召开。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党委书记、会长孙瑞哲,中国纺联秘书长夏令敏,中国纺联副会长、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纺织行业分会会长徐迎新,中国纺联副会长、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纺织行业分会常务副会长梁鹏程;柬埔寨劳工和职业培训部部长H.E. Mr. Heng Sour,东盟纺织工业联合会主席Jemmy Kartiwa等领导嘉宾,以及东盟纺联、中国纺联、国际纺联、国际服装联盟、东盟、南亚、中亚、东欧、韩国等国家和地区的行业协会领导,威富集团、晶苑国际、Komar、Landmark等国际知名企业高管,赛得利、Material Exchange、凌迪可持续发展与科技创新领域的先锋等,来自中国、东盟、南亚、中亚、欧美等地的资深学者、律师和投资专家等权威嘉宾出席了论坛。
本次论坛多维度解析亚太纺织服装供应链发展路径,阐述中国在“双循环”新格局下的产业优势与愿景,剖析全球贸易新形势下的供应链挑战与战略机遇,揭示区域产能合作与市场联通潜力,为亚太纺织服装供应链重构竞争逻辑提供战略蓝图。
本次论坛由东盟纺织工业联合会、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联合发起,MP新加坡私人有限公司、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纺织行业分会共同主办,得到了新加坡时尚协会的大力支持。
凝聚区域共识
开启协同发展新篇章
全球纺织供应链利益共同、命运共同,以协同促发展、以融合提韧性是大势之所趋。亚太纺织服装供应链高峰论坛正是一个深化互信互助互利,以区域产业协同为全球纺织供应链稳定发展增势、赋能的交流合作平台。
东盟纺织工业联合会主席Jemmy Kartiwa介绍,作为东盟成员间纺织服装行业合作的基石,该联合会目前已覆盖柬埔寨、菲律宾、老挝、马来西亚、缅甸、泰国、新加坡、越南、印度尼西亚等国家和地区。整体而言,东盟纺织工业联合会及其成员们在全球纺织生产与贸易中占据重要地位。
Jemmy Kartiwa强调,亚太地区是全球纺织服装产业链中不可或缺的制造强国与核心枢纽。作为东盟与更广泛亚太地区的关键联结者,东盟纺织工业联合会致力于将东盟强大的制造能力与中国的技术创新、专业技能,以及亚太地区多元的市场需求紧密相连。在当今供应链中心化的全球格局下,亚太的战略重要性愈发凸显——不仅具备雄厚的制造实力,更拥有政治稳定、持续完善的基础设施、利好的合作协议、年轻且充满活力的劳动力储备,以及可持续增长的发展态势。希望借助这一平台,携手行业同仁,践行愿景、深化合作,强化区域协同,构建一个更一体化、更具韧性的东盟纺织服装运营体系。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党委书记、会长孙瑞哲表示,近年来,中国与东盟纺织产业成功塑造区域合作典范,以中国—东盟自贸协定为关键基石,双方纺织服装产业坚定推进自由贸易,高水平开放外商外资,各取所长加强供应链共建,取得了良好成效。
孙瑞哲表示,亚太地区是世界经济关键枢纽,也是全球纺织供应链的关键核心。期待与世界各国纺织服装产业建立更广泛共识互信、更务实协同合作,共同应对不确定风险和复杂挑战,同心同向奔赴美好未来。在此,孙瑞哲提出三点倡议:
一是坚持多边主义,推动开放共享。落实好区域自贸协定及已达成的多边合作机制,维护贸易自由,扩大投资开放,尊重、理解合作伙伴利益与发展诉求,锚定共同发展,推动共进、共享、共赢。
二是坚持协同融合,塑造创新格局。立足各国要素与资源禀赋优势,优化分工合作格局,提升国际供应链运转效率。加强协同创新,扩大关键创新成果应用,以科技创新打破发展瓶颈,助力各国实现产业发展愿景。
三是坚持责任发展,开创永续未来。坚持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根本,同步推进先进技术、装备硬件交流与标准、规则、认证软件合作,绿色理念同步融入制造产业链、国际供应链与时尚价值链。
洞察全球趋势
把脉产业转型新方向
当前全球纺织服装产业正经历从“成本规模”到“价值韧性”的深刻转型。本次主旨发言环节聚焦全球纺织服装产业发展新趋势与面临挑战,国际供需市场两端的发展变化与趋势研判,新贸易格局下纺织服装企业的国际合作挑战与应对策略等行业命题,助力企业构建多元敏捷的供应链体系,通过技术创新与区域协同,在变局中提升竞争力与抗风险能力。
国际纺织制造商联合会秘书长Christian P. Schindler解析了全球纺织行业发展动向。他指出,当前全球纺织业经营状况未达预期,行业复苏进程缓慢,但企业对未来仍持乐观预期;区域表现分化明显,非洲和南美洲相对亮眼;细分领域中,服装板块表现优于其他品类,需求疲软、地缘政治及关税问题成为核心关切。
投资与成本方面,过去20年纺织机械新增投资集中于亚洲,其中中国、印度稳居投资前列,此外土耳其也是主要投资国之一。各个国家生产成本呈现显著区域差异,劳动力成本成为影响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亚洲国家凭借劳动力成本优势,制造成本远低于欧美。
行业趋势上,可持续发展与循环经济成为核心议题,再生材料、生物基纤维等创新技术加速落地。全球监管趋严,中、欧、美纷纷出台碳达峰、绿色转型相关政策。即时时尚快速崛起,二手服装市场规模预计2025年达2560亿美元,2029年将增至3670亿美元。数字化转型提速,AI、自动化技术在生产、设计、物流等环节广泛应用,推动行业效率提升与低碳发展。
“如果以勇气与合作拥抱变化,那纺织服装行业不仅将生存下去,更将引领产业转型升级。”国际服装联盟前主席Cem Atlan在“全球纺织服装产业发展新趋势与面临挑战”的主旨报告中表示,行业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范式转变,竞争的核心正从过去的“成本与规模”,转向未来的“价值与韧性”。供应链区域化、近岸外包成为新趋势,快速响应市场的能力比单纯的低价更为关键。
Cem Atlan指出,在这一转型中有三大趋势尤为显著,一是供应链的重塑与韧性的构建;二是数...
会员内容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