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料相同,管理层相似,而劳动力成本却比对方高出约一倍,中国制鞋企业拿什么来与东南亚竞争,中国鞋子价格优势已丧失,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东莞等制鞋基地有不少大厂的工人锐减一半,三成订单已转移到东南亚国家。
制鞋企业总是会迁移到劳动力成本最低的地方。当中国领先鞋具出口商之一华坚集团(Huajian)去年创立其首个海外业务时,它走的可谓是一条寻常路。只是该公司把目的地选在了埃塞俄比亚,这有点令人意外。详细内容请跟随小编一起来看下。
中国制鞋企业在经过制造业发达时代的粗放式增长,也已经陷入了同质化竞争的恶性循环,复制名建筑之风,常见的操作是微缩复制,这应当成为中国制鞋产业的一个警示。不管“洋品牌”的出身编得有多么高贵,鲜亮的外衣底下,终究还是“made in china”.
中国制鞋业三十多年的粗放式快速发展让其利弊都尝过了,积累的矛盾引导制鞋业进入了产业的转型期,尽管环境恶劣,但是综合竞争优势仍然存在。
4月6日讯 历时5年时间的欧盟对华皮鞋反倾销案有望在2011年3月31日终止,但这并不意味着国际市场的大门从此就对我国制鞋企业彻底打开了
今年3月,阿根廷工业和旅游部宣布对原产于中国的鞋类产品采取最终反倾销措施。但是,这一结果似乎仍不能令阿根廷满意。
中国制鞋企业近年来频遭技术壁垒,一些鞋类出口企业必须打上权威检测部门的合格标签才能顺利出口,所以催热了国内检测的行业,国际上的检测机构也向中国伸来了橄榄枝。
南非世界杯战幕拉下帷幕,几家欢喜几家愁。在如火如荼的赛场上,中国元素并不少见, “瓦瓦祖拉”、足球“普天同庆”、吉祥物“扎库米”,球队参赛鞋服等等,“中国制造”在世界杯上可谓出尽了风头。很明显,世界杯无疑是“中国制造”的一个展示平台。都知道,中国是个体育用品生产大国,却只落得个替阿迪达斯、耐克这样的知名鞋企代工的份。为拼抢世界杯商机,中国“起了个大早,却只赶了个晚集”,敢问这些中小制造企业的出路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