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到00后的消费者正在开始逐渐成为奢侈品消费群体的主力,他们的成长和消费习惯带有明显的互联网基因。中国消费者掀去Logo风潮将带来何种影响?一起来看一看详细的资讯吧。
奢侈品牌“去logo化”早在2012年就已开始,与消费者消费升级,并且消费心理、行为逐渐成熟有关。现奢侈品购买年轻化,80、90后等年轻人消费能力提高,这一块市场潜力巨大。
如果说巴宝莉(Burberry)和路易·威登(Louis Vuitton)是“去logo”运动的先行者,那古驰(Gucci)更是将这一运动推向高潮。据报道,古驰(Gucci)的无logo产品在日本占比已经达到70%,而无logo皮具的销售也得到了双位数增长。
在2014年巴黎秋季高级定制时装周的秀场上,Chanel除了以缎带平底夹指凉鞋夺人目光以外,KarlLagerfeld还给每一件定制礼服配上了不带双C标志和菱格纹的手袋。连形象一向保持低调神秘的Chanel也响应“去logo”的潮流,使得这一话题再次成为热门。
在此起彼伏的假货丑闻背景下,奢侈品牌们还能在市场上好好玩耍吗?日前,对奢侈品行业五大品牌在2014年Q1的销售情况进行了盘点。在盘点过程中发现,今年的奢侈品行业并没有能够扭转2013年以来的颓势,低增长、负增长一直萦绕着整个行业。
奢侈品牌在中国陷入困境已有很长时间,自各大集团自救运动便轰轰烈烈地展开了,Gucci自救“去Logo”运动气数将尽,这是自救运动中最热闹的一个,“去Logo”的功劳,消费者便开始怀念能彰显身份的大Logo,不懂顾客的心,自救行为的失败,作出的错误判断导致N个月过去了,奢侈品市场没有按照预计那样回暖,反而暴露了更多的问题。现在跟小编一起看看详情吧!
“去Logo”的功劳应该也就止步于此了,已经有消费者出现了反弹的迹象。因为明星效应和新鲜感过劲儿以后,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发现没有了Logo的奢侈品缺少辨识度,很多1万元的包看上去和1000元的包没啥区别。这时,消费者便开始怀念能彰显身份的大Logo。面对这样的结局,也怨不得他人,只怪这些奢侈品牌不懂顾客的心,被中国消费者的小矫情摆了一道。
奢侈品市场研究机构财富品质研究院发布一年一度的《中国奢侈品报告显示,受益新兴消费势力的增长,2013年全球奢侈品市场总容量将达到创纪录的2170亿美元,预计全年增长率达到11%。不过,持续不断开店和过度追求利润最大化,也让奢侈品陷入增长陷阱,未来高资产的核心消费者将加剧逃离已经被人熟知和泛滥的奢侈品,奢侈品牌将迎来大规模衰退。
奢侈品“去LOGO“风刮向二手市场,二手奢侈品市场基本不收logo款的奢侈品,甚至连寄卖都不行,因为放着也不太会有人要。现在奢侈品二手市场现状如何,跟小编一起去看看吧,首先是新旧掺着卖,七成新是底线,其次高能成低也就,二手奢侈品消费旺两极。
理性消费思维的消费群体不断壮大,相比于攀比、炫耀性的消费者,他们更愿意把自己和消费大logo的“暴发户”区分开来,以彰显自己独到的审美品位。奢侈品的属性决定,最初的购买者往往带有很强的炫耀性需求。现在,大部分奢侈品消费者已经从对品牌的Logo热爱,转移到关注低调、独特、品质高的品牌。
有人误以为中国消费者都很成熟了,把这些人的名字和地址报上来好吗,不明智的购买行为仍普遍存在。即使他们开始学习品酒,但仍处在对西方品味的盲目效仿和对金钱的炫耀当中。下面由世界服装鞋帽网小编带大家去看看先。
我不认为他们对这些品牌的文化有何兴趣。品牌小众没关系,他们主流的牌子照样买。而一个富人圈子里,有朋友穿了这些,自己也就一定要赶一赶潮流。当然,现在也有越来越多的客人希望多了解品牌,下面由世界服装鞋帽网小编带大家去看看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