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于安踏的豪赌式跃进,李宁的跌宕起伏,361度的成长关键词是“稳”。361°不接受行业老三的宿命,它凭什么挑战安踏、李宁?
在一系列改革与阵痛中,创始人李宁的回归终于让李宁公司有所起色。这一年,李宁豁出去了,他要让以自己命名的公司重新证明自己。
失宠的背后,美邦和李宁都犯了同样一个错误。他们过多地关注市场运营的销售数据、门店数据、消费者行为数据,根据这些数据来判断下一步的策略和战术,但正是被这些美好的数据遮蔽了双眼,忽视了隐含在用户行为背后的态度数据,有太多可以挖掘的可能性信息。
除了产品方面的探索,在渠道方面,李宁公司也正在顺应电子商务渠道兴起带来的市场新机遇,把电商融入公司的核心业务,大胆构造新的产品、新的渠道以及运营的新方式。
李宁公司落选中国500强,曾经体育品牌的辉煌到现如今的亏损,司股价从最高的20多元一路跌到最低4块多,为了拯救公司,原本已经当上"甩手掌柜"的董事长李宁不得不重出江湖,那么,李宁将如何拯救李宁呢?
在美国这样高度竞争的海外市场之外,仍然有中国运动品牌大获成功。2014年上半年,另一个本土运动品牌匹克公司海外市场收入同比增长67.5%,占到总营业额的22.6%。2013年,从耐克手中挖来NBA球星帕克出任代言人之后,匹克在欧洲市场的销售额在不到一年半的时间里增长了4倍多。
中国的“中产阶级消费”是个陷阱,看看深陷其中、开始“第三次创业”的李宁,或许就该明白了,坑李宁说白了是“橄榄型社会”。
如果李宁卖得和耐克一样贵了,你会买谁了?相信这个问题并不难回答。然而,问题的关键是:为什么消费者特别是90后愿意花更多的钱买耐克而不是李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