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公布2024年第一批“浙江制造”标准培育计划,景宁县刺绣协会
中国纺联原副会长、中国十大非遗人物孙淮滨,中国纺联上海办事处主任蒋伟文,中国纺联非遗办副主任陆茵,博
畲族服饰的精华所在-凤凰装,畲族服饰特色主要体现在妇女装扮上,被称为“凤凰装”:红头绳扎的长辫高盘于头顶,象征着凤头;衣裳、围裙(合手巾)上用大红、桃红、杏黄及金银丝线镶绣出五彩缤纷的花边图案,象征着凤凰的颈项、腰身和羽毛;扎在腰后飘荡不定的金色腰带头,象征着凤尾;佩于全身的叮当作响的银饰,象征着凤鸣。已婚妇女一般头戴“凤冠”。
第二届畲族服饰设计大赛完美收官,日前,2014第二届中国(浙江)畲族服饰设计大赛在中国畲乡—景宁完美收官。最终,兰金美等6名选手脱颖而出,分获本届大赛金、银、铜奖,同时还评选了5名获得优秀奖的选手......
随着多元文化的冲击,现代畲族服装产业的传承与发展面临新的挑战。需要融入新的理念,对畲族服装制作技能资源进行整合,建设畲族服装保护基地,推进畲族服装产业的转型升级。畲族服饰在上海纺织博物馆集中亮相,一起来看看详细的资讯吧。
2014年2月16日,第二届中国畲族服饰设计大赛初评在杭州举行。大赛组委会邀请到国内5位顶尖服装设计师及畲族民俗专家组成强大的专业初评评审团,经过两轮仔细地筛选与评审,最终评选出50位选手入围大赛复评环节。届时,将通过复评选拔出30位优秀选手进入最终在畲乡少数民族三月三活动期间举办的总决赛环节,角逐最后的高额奖金。
3日上午,罗源县首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畲族服装展演活动在罗源县霍口乡福湖村举行,吸引了来自罗源、连江、宁德、浙江等地的上万名畲族同胞参加。记者看到,展演舞台上的畲族年轻人载歌载舞,展示畲族“凤凰装”色彩鲜艳、内涵丰富。了正装、劳动装、休闲装、创意装、综合装等各式各样的“凤凰装”。这些“凤凰装”线条明朗,色彩鲜艳,内涵丰富。
2012首届中国(浙江)畲族服饰设计大赛近日在景宁畲族自治县举行,武汉纺织大学服装学院学生肖慧凭借其作品《伊畲》的卓越表现力获得本次设计大赛的金奖。
畲族被称作是居住在山上的客人,他们有着自己民族独特的服饰文化,从鞋子上来说,就有一双脚龙套,成为当地的特色鞋。
畲族妇女首饰畲语称“gie”,旧时是结婚始戴,以后凡出门或节日时戴,死了也戴好入棺。装扮为:后脑盘发髻,发脚四周绕上黑色绉纱,头顶置银箔包的竹筒(直径约一寸,长约三寸,富者全部用银),包以红帕,竖两支银钗,形成钝角三角形,钉上八串瓷珠,瓷珠绕过绉纱以固定“gie”身,瓷珠垂过肩,每支末端栓小银牌,右耳上插一支银簪,两耳戴银耳垂。形如凤凰鸟头冠。
畲族服饰在明清时代,闽,浙,粤,赣等地基本相同。男女“无寒暑,皆衣麻”周杰:《景宁县志》卷十二,《附畲民》,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通无鞋履“明万历《永春县志》卷三,《风俗》或扎绑腿。”“其男子不巾帽,短衫阔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