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九月,山西省阳城县秋蚕生产迎来丰收,预计今年秋蚕产茧达180万斤,可带动蚕农增收5400多万
面对灾情,秀洲区蚕桑技术人员在前阶段积极做好桑螟预测预报与指导防治工作的基础上。近阶段重点做好晚秋的饲养管理工作。
吴滩镇是江津区蚕桑生产重点镇,晚秋发种830张,预计收购鲜茧近3万公斤,占全区发种、产茧的四分之一左右。下午3点左右,前来售茧的蚕农络绎不绝。由于今秋气候条件较好,加之鼎力丝绸公司加大了蚕农养蚕技术的培训力度和蚕需物质的支持,蚕农蚕儿养得好,单产高。
据中商情报网数据中心监测,2013年1-8月,全国生产蚕丝8.79万吨,同比增长8.4%。而今年上半年,我国出口蚕丝类商品0.78万吨,同比减少4.42%,平均单价43.9美元/公斤,同比增长15.52%,出口受阻,不少企业从内销上寻找突破口。
由于气候反常及农作物大量使用农药等不利因素,近年来,导致中秋蚕安全饲养的风险不断增大,中秋蚕生产过程中农药中毒事故时有发生,而且中秋蚕期桑园病虫害多、桑叶质量差,对中秋蚕丰产丰收构成较大威胁,相对而言,饲养晚秋蚕不但安全性好。
晚秋蚕发种增加的原因一是今年是蚕桑科技推广年,重庆各区县加大了科技宣传、培训力度,提高了蚕农养蚕技术水平,使蚕农普遍稳产增收。江苏东台市专题召开秋茧生产收购工作会议, 促进茧丝绸产业持续、协调、健康发展。
新疆第一个拥有亩产籽棉高达1吨潜力的“超级棉花”品种金丰一号在阿克苏地区温宿县培育成功。河南鲁山县赵村乡朱楼沟村蚕坡上看到,秋蚕生长良好,丰收在望。
今年中秋蚕大幅减少的主要原因是:一是茧价因素; 二是环境因素;三是成本因素;四是劳力因素;五是外来蚕种因素;六是面积因素。
今年秀洲区中、晚秋蚕种由于诸多因素大幅减少,全区中秋蚕种合同订购数仅为2815张,同比减少3175.25张,大幅减少52.97%,晚秋蚕种合同订购数仅11447张,同比减少5770.75张,大幅减少33.51%。
11月1日一大早,笔者在泸州市纳溪区丰乐镇蚕茧收购站就看到了一排排装满蚕茧的箩筐背篓排成了长队,蚕茧工作人员正忙着过秤、算账、付款,蚕农们的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我今年秋蚕养了2张,卖了1562元,除去成本还有将近800元的进账。”丰乐镇皂角村蚕农张义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