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2月间,欧洲陆续举办的一系列著名纺织展会透露出相似的信息:各个展会的参展商及专业观众数量同比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据法国第一视觉巴黎联展(PV)的主办方统计,2009年春夏PV展,共有682家参展商参展,同比减少2.8%;参展观众为38945名,同比减少18%。
而意大利的PITTIFILATI纱线展共有106家参展商参展,同比减少10%;来自意大利以外的参展商共16家,同比减少33%;展会吸引买家3900余名,同比下降17%。
在纺织服装业界对国际纺织展会显现的低迷态势忧心忡忡时,来自2009中国国际春夏面料展览会主办方的消息却让人惊喜:3月底于北京举办的中国国际春夏面料展总参展商数量与去年持平,而国外参展商的参展热情明显高于欧洲展会。
据悉,此次参加面料展的国外展商中,意大利参展商数量位列第一,韩国第二,日本参展商数量比往年有很大提升,这一积极态势给国际纺织业带来了希望和信心。
国际纺企信心犹存
SGS公司是一家瑞士纺织品检测和认证公司,该公司中国纺织品市场拓展和一站式服务部门负责人Cora Folk说:“目前美国市场需求严重缩水,纺织品价格被压低。但CHIC中国国际服装展和Intertextile中国国际面料展依然活跃,为全球纺织业带来了信心。我的很多美国朋友都会参加北京展会,他们坚信危机会很快过去。”
SGS中国纺织品买家管理部门负责人Chris Harkin说:“我经历过30年前的全球经济危机,当时经济恶化,但很多亚洲国家仍在积极拓展国际市场,并创造了不少奇迹。
纺织品是人们最基本的消费需求之一,它在危机开始时受冲击明显,但很快需求便会恢复。目前,我在SGS中国纺织品部感受到的并不仅仅是危机,更多的是不断涌现的商机。”
据韩国纺织行业协会有关人员预计,2009年韩国纺织品出口总量将增长5%,进口总量则会降低7%~10%。之所以预测纺织品出口总量将增长5%,是因为韩国政府正就自由贸易协定事项积极与美国、欧洲及亚洲其他国家进行协商。
积极寻求国际合作
Cora Folk认为,许多国际知名服装品牌不仅在中国采购原料,而且开始在中国建立工厂。“很多国际服装品牌商认为中国市场是此次危机中少有的避风港。”Cora Folk说,“越来越多的国际品牌商通过SGS进入中国市场。”
SGS中国纺织品日本部技术经理仲本浩之说,许多日本品牌想要进入中国市场,同样也有很多中国品牌希望拓展国际市场,这样的市场开发战略为世界纺织业带来了希望。
而韩国纺织行业协会有关人员认为,在不久的将来,中国很有可能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中韩两国贸易往来将更加频繁。
2008年,韩国出口到中国的纺织品总额为26.23亿美元,韩国从中国进口的纺织品总额约53.56亿美元。中韩两国的自由贸易协定的签订指日可待,它的签订必将加强两国纺织业的合作。
意大利对外贸易委员会北京办事处首席代表赖世平说,中国与意大利的纺织体系存在很多差异,因此中国与意大利纺织业之间拥有很多互补性的合作机会。这种合作一方面体现在很多意大利企业已经选择在中国建厂,并与中国企业签订技术合作合同。
另一方面,也有很多中国企业从意大利购买纺织品。在中国,越来越多制作成衣的优秀企业都致力于把本国技术与意大利纺织品结合起来,以便打入国际成衣顶级市场,这为意大利纺织品的出口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差异化产品各展风采
2009中国国际春夏面料展上,德国展团的展出面积为200平方米,展团参展商共有12家,均为德国的中、小企业。德国展团将展出各类高档棉、毛、丝、麻、印花及功能性面料,各类辅料及流行预测刊物也将是德国展团展示的重点。来自德国的MDGERAGMBH公司将展出2010年春夏季系列产品,包括用作女夏装的弹力薄型棉织物。
意大利方面,赖世平介绍说,意大利参展商们正在精心备展,打算通过面料展向中国买家展示他们最新的产品。意大利纺织服装行业的竞争力并不是体现在产品的价格上,而是体现在纺织品的高质量与创新设计上。
这种优势是对抗经济危机的有力武器,也是令意大利纺织业早日走出危机的必要保证。以往,质量的保证给意大利带来了诸多机遇。我们坚信只有生产高质量产品的制造商才能在危机中求得生存和发展。这就如同达尔文的进化论中所提到的:优胜劣汰、适者生存。
赖世平说:“有50多家意大利企业来参加中国国际面料展,他们都是意大利纺织领域最优秀企业的代表。我们支持企业积极参加中国国际面料展,不仅因为面料展是一个很好的贸易平台,更因为它是一个国际纺织业界进行文化交流的平台。
我们将请Biganmi女士(曾经是意大利时尚杂志的主编)向世界纺织界同仁讲解纺织品流行趋势。文化交流是我们在中国国际面料展期间要着重推行的活动。”
责任编辑:许琪云
来源:全球纺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