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童装天地 > > 早期硫化工艺套楦鞋的设计

早期硫化工艺套楦鞋的设计

    硫化工艺一般都采用套楦工艺成型,在制帮的同时,帮脚与软内底缝合形成鞋套,在成型时把鞋帮直接套人鞋楦内成型,省去了绷帮操作的麻烦,简化了工艺流程。

    早期的鞋套采用普通缝纫机缝合,在内底的周边和帮脚必须留出缝合量,现在已经有了专用的缝合设备,不需要留缝合量,所以早期的硫化工艺套楦与现在的套楦鞋有区别。下面介绍早期的设计方法,是为了探讨它的设计原理,现在的设计方法是从原形状态脱胎而来的。

    1.设计要点
    采用普通缝纫机缝合套楦鞋时要留出加工量,见表2-6-1。

早期硫化工艺套楦鞋的设计

 
    表2-6-1    设计早期硫化工艺套楦鞋加工量    单位:mm

 
早期硫化工艺套楦鞋的设计

 
    在《现代制鞋工艺》-书中已有说明,表中类型1的缝合线与楦底楞对齐,只需要使用外围条;表中类型2的缝合线小于楦底楞,需要使用内围条和外围条。

    鞋帮脚加放量就是缝合量,内底的缝合量与帮脚相同,但是加放量却小于缝合量。尤其是前头部位,无论是类型]还是类型2,缝合后的内底会比楦短2mm左右。这种缩短长度的道理与包底鞋内底前头缩短3mm的道理是相同的,帮助鞋帮伏楦。

    2.接帮的控制点
    由于鞋帮底口的长度会大于内底周边的长度,所以内底与帮脚接帮缝合时要用规矩点控制,使帮脚的皱褶均匀分布在由规矩点划分的范围之内。

    一般在内底上选用6个规矩点,包括前端点A、后端点B、第一跖趾点H、第五跖趾点Hi、外跟口点G1、里跟口点G2。这几个标志点很容易找到,见图2-6-1。

    AB为底中线,RB为分踵线,G1 G2为跟口宽度线。跟口位置一般取在1/4楦底长上。
    鞋帮上的规矩点是通过楦底的规矩点复制的,把内底贴合在楦底面上,半面板比在楦面里怀,找到里怀规矩点,比在外怀找到外怀规矩点。

    3.对材料的使用要求
    套楦鞋的内底要使用软内底,早期用作内底的材料包括蓝里革和双层细帆布,现在也常用复合无纺布材料。男鞋厚度要求1. 2~1. 4mm,女鞋厚度要求1.0~1. 2mm,如果使用天然革材料,内底周边片剪齐边,片宽4~8mm,留厚Imm。

    套楦鞋也用主跟和包头,要使用软质材料,常用袼褙或者生胶片。要在缝内底之前先装入主跟包头,并粘接住。缝内底时主跟包头部位要适当出皱褶,并没有缝到主跟和包头,所以套楦鞋的定型性较差。现在常使用热熔型材料作主跟包头,可以提高鞋型的稳定性。

    4.对缝合的要求
    缝合时帮脚与内底边沿对齐,对准规矩点,自后中缝位置开始起针。在后跟和前头部位需要用镊子均匀打褶,便于套楦。控制缝合边距2~3mm.针码3~3.5针/lOmm。

来源:世界服装鞋帽网

相关文章

快讯

热榜

  • 品牌
  • 招商
  • 专题
  • 展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