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姚市四明山镇梨洲村庙,曾经是个很有些年头的“草鞋村”,村里家家户户都编草鞋、穿草鞋,而且还代代相传。然而,随着草鞋从日常生活中慢慢消失,村里现在只有一个人还在坚守着这个传统,他就是七旬老人王良火。
草鞋卖到40元一双
厚厚的稻草,蓝色的鞋帮,在昨天的2009余姚农家乐乡村风情节上,草鞋再一次引起了不少人的关注。
“40元一双。”王大爷一边干活,一边回应着顾客的询问。他告诉记者,草鞋在过去是穷苦人的行头,打草鞋是每个村民都会的手工活,“现在可不一样了,如果在大街上有人穿草鞋,不是拍电视剧,就是游客拍照留念”。
然而对王大爷来说,穿草鞋却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每天早晨,他都会穿着自己编的草鞋上山去照料他的花园,那里面种了红枫、海棠、樱花等数十个品种的花木,是他晚年最大的爱好。
宣统年间学来的家传手艺
“草鞋刚上脚时感觉很不舒服,只有穿过好几天以后才会好一些。”王大爷说,每次新草鞋上脚,都会把他的脚踝处磨起泡,磨破皮。
但他很怀念母亲做的布草鞋。母亲会在草鞋里加点布,穿上脚又凉爽又舒服,特别是夏天,很适合穿。
“我们家最早是从我父亲开始学编草鞋的,那时侯还是清朝宣统年间。”王大爷说,小时候家里很穷,买不起解放鞋,家里8个兄弟姐妹,父亲只能在过年的时候给大家发一双新草鞋。这双草鞋就是每个人一年的鞋子,上坡干活都穿自己做的草鞋。 “老了,一星期只能做一双。”
打草鞋的整套工具包括草鞋耙、草鞋齿、草鞋拗、草鞋腰、草鞋槌五件木制家什和一把剪刀。此外,草鞋腰上还要系上一条布带,以便扎缚固定在腰部。
“以前,每个人一年都要穿好几十双草鞋,在过去的农家,还有祖传的打草鞋工具。”王大爷一边说,一边演示:先用双手搓好筷子那么粗细的络麻绳索,再视脚板长短制成一个作为草鞋经条的四茎绳网。然后用草鞋槌反复捶打预先备足的打草鞋所用的优质稻草,直到变软,以此作为草鞋的纬条。
草鞋打完之后,还不能马上就穿,先得放在石头上用草鞋槌捶软,最后再用剪刀修整一下。“以前年轻的时候,一个月可以做几百双,现在眼睛老花了,视力也不如以前了,一个星期也就只能做一双。”王大爷一边打着草鞋,一边感叹着。
来源:钱江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