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童装天地 > > 产业链动助推功能性家纺发展

产业链动助推功能性家纺发展

  促进功能性家用纺织品的发展,不仅仅是家纺行业需要研究的课题,而且是整个产业链需要共同研究的课题。加强产业链上下游的合作,就能充分运用新型纤维、新型染化料、新型整理方法和新材料,以此促进纺织工业的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

  促进功能性家用纺织品的发展,不仅仅是家纺行业需要研究的课题,而且是整个产业链需要共同研究的课题。加强产业链上下游的合作,就能充分运用新型纤维、新型染化料、新型整理方法和新材料,以此促进纺织工业的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


  为促进纺织工业的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增强功能性家用纺织品产业链上下游之间的沟通、交流,由中国家用纺织品行业协会牵头,与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中国印染行业协会联合举办的“2010功能性家纺论坛”于12月4日在江苏南通海门召开。


  来自国内众多家纺企业、功能性纱线及家纺面料企业,以及相关科研单位、大专院校的代表参加了会议。会上,相关专家针对“我国家用纺织品的发展现状及趋势”、“功能性家用纺织品的开发与市场”、“功能性家纺产品的标准及质量现状”等议题进行了分析与解读。会议还研讨成立功能性家纺产业联盟。该联盟以提高家纺创新能力为宗旨,由家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中具有创新能力的纤维企业、纱线企业、面料企业及成品企业自愿组成。


  功能性家纺将大放异彩


  所谓功能性家用纺织品,是指具有某些特殊功能,比如安全功能(阻燃、防静电、预测、报警等)、智能(人体与环境信息预测、自动调光调色、自动调节温湿度、自动调节空气清新度)、人性化功能(柔软、舒适、吸湿、透气、干爽、滑润等)、卫生功能(理疗、减肥、防褥疮、尿不湿、防螨虫、防蚊虫)等性能优异、市场需求广阔的升级换代家纺新产品。


  随着消费者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越来越注重家纺产品功能方面的需求。他们要求床上用品具有防螨虫、吸湿排汗,甚至具有可提高睡眠质量的功能。消费者不仅要求窗帘遮光率能达到90%以上,还要求能防尘、抗紫外线,要求毛巾能抗菌,要求沙发布能阻燃、易清洗,提升家纺产品品质是形势所趋,功能性家用纺织品在未来的市场发展中将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回顾过去,展望未来,中国家纺行业的发展充满希望,依然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但不容忽视的是眼下仍然有压力。”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副会长王天凯指出,目前,我国家纺行业仍处于粗放式的增长格局,同质化竞争依然存在。功能性家纺由于其产品的特殊性,能够满足消费的差异性和市场的多元性,功能家纺产品是家纺行业未来调整结构、进行产业升级的重要方向。


  以联盟形式加强产业联动


  促进功能性家用纺织品的发展,不仅仅是家纺行业需要研究的课题,而且是整个产业链需要共同研究的课题。家纺企业加强与上游原料的合作,有利于加大功能性纤维的研发力度,研发更为丰富的材料;家纺企业与棉纺企业加强合作,就能提升纺纱、织造技术,为家纺企业研发出优质的面料。而家纺企业加强与下游印染企业的沟通,就能共同促进功能性整理助剂及工艺的发展。总之,加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合作,就能充分运用新型纤维、新型染化料、新型整理方法和新材料,以此促进纺织工业的结构调整、产业升级。


  王天凯表示,此次论坛由四个行业协会一起联合召开,并积极成立功能性家纺产业联盟。这一举动意义重大,有利于进行产业链的互动,进行最有效和最快速的资源优化配置。


  功能性贯穿于整条产业链


  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首席技术顾问叶永茂介绍,化纤行业紧密追踪国内外最新技术,通过技术创新推动产品创新和节能减排取得多项成果。目前,我国差别化纤维比例已超过43%,在水平上也有较大的提升,特别是在细旦、异形、有色、抗菌、吸湿透汗、舒适亲肤、纳米改性、阳离子、远红外、导电、抗污、保健等方面已取得良好应用。


  与功能性家纺相匹配的多功能化纤,按功能家纺类别大体可分为安全防护功能类、卫生保健功能类、亲肤舒适功能类、特色环保功能类以及老品种功能改进升级类。其中,安全防护功能类化纤包括阻燃、导电、耐高温、抗静电、抗融腐、超高强、超高模、抗紫外线、高日晒、防腐蚀、防辐射等;卫生保健功能类化纤包括抗菌、防臭、防螨、防蚊、远红外、负氧离子、防霉、防污、防水、竹浆、竹碳等;亲肤舒适功能类化纤有复合纳米高感性、吸湿透汗、防风透气、多功能复合超细、异型中空,蛋白纤维自伸长等;智能、变色、有色莹光、增白、天丝、聚乳酸、绿色生态可降解纤维则属于特色环保功能类纤维;老品种功能改进升级类涵盖了阻燃抗菌功能性中空及填充材料、水代油硬质再生纤维替代泡沫聚氨酸,多异多功能特种纤维等。{page_break}


  新型纤维纺纱、织造技术的运用为功能性家纺提供了保证。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会长朱北娜介绍,不同原料的配比、混纺、交织等新型结构的创新纱线在“十一五”期间已经得到了广泛运用。具有抑菌、防臭、防霉、抗静电、抗紫外线等功能的新型功能性、差别化纤维不断涌现,其新型纱线并在机织布上得到广泛运用,赋予了面料新的功能。紧密纺纱线在床品上应用得较多;用涤纶的喷气纺纱线广泛用于桌布和餐巾布。原料的多样化让纱线选择面得以拓宽,面料也愈来愈具有个性化时尚化特点,高支高密机织物、提花机织物充分展现了功能性面料的特点。


  新型染整技术在家纺产品上也得到了广泛运用。2009年我国生产的“三防”(拒水、拒油、拒污)产品15亿米左右,占印染行业产量2.35%,销售产量的6.15%涉及150亿人民币产值。中国印染行业协会秘书长陈志华在谈到未来功能整理的发展趋势时指出,多功能复合整理将得到广泛运用,比如拒水、拒油、易去污与阻燃进行复合,防水、透湿与抗菌复合,抗紫外线、抗红外线和抗菌功能等进行功能复合。其次,使用物理方法代替部分化学助剂。如拉幅、磨毛、起毛、柔软等多种机械物理整理,能让面料获得功能性整理效果。再者,加强竹纤维和汉麻纤维抗菌、壳聚糖抗菌纤维和材料开发等天然纤维的功能性开发。未来,超轻化、超柔化、时尚化也是功能性发展趋势之一。功能显著、时尚靓丽、经久耐穿、舒适健康、安全环保的功能型纺织品,需要纺织行业从纤维到织造,再到染整产业链的合作开发。


  急需建立标准评价体系


  据了解,除毛巾的产业链相对比较完整外,其他家用纺织品的新产品研发普遍缺乏产业链上下游及产学研之间的联动。产品开发是难度很大的系统工程,中国家用纺织品行业协会会长杨兆华希望以此次论坛为契机,加快互动,更加紧密、深入地加强产业上下游及企业间的合作,逐步建立创新联盟,完善功能性纤维及家纺产品的联合开发,开创合作共赢的新局面。


  杨兆华还指出,质量的标准和检测是功能性家纺面临的重要问题。功能性纺织品的快速发展与相关标准缺失之间的矛盾,已严重影响了功能家纺产品市场的健康发展,因此建立功能性纺织品标准评价体系刻不容缓。


  同时,环保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功能性产品的生产往往会增加加工工序,能耗、水耗、化学品的用量也会随之增加,所以在发展功能性家纺产品的过程中,从一开始就要将环保作为一个要事来看待。


  王天凯希望,产业联盟要探讨有效及可执行的实施计划和方案,要抓住关键产品,突出重点难关,解决关键技术。

来源:纺织服装周刊

相关文章

快讯

热榜

  • 品牌
  • 招商
  • 专题
  • 展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