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后全国各地用工荒问题再次凸显,东南沿海等地也已习惯性出现用工荒,用工问题年年有,但是2011年的“用工荒”与往年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
那么,到底是什么导致了日益严峻的用工荒?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大家是观点也是各有不同:
1、经济逐步向好,需求明显增加
从找工难到“用工荒”,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我国经济发展趋势向好,经济的活动活跃,出口的订单增多,各地用户需求明显增加。据调查,近90%的企业订单有不同程度增加。
2、东南沿海对农民工的吸引力在降低
首先,东南沿海工厂企业开出的薪资已不足以对农民工构成足够的吸引力,外出打工的机会成本变大,动力变小,东南沿海缺工更严重;其次,在国家扩大内需的战略下,中西部地区留住了大量农民工。
3、“留守儿童”是牵绊
“留守儿童”是农民工最大的后顾之忧,这个根本问题不解决,不仅使原有的农民工不愿出外,而且对之后的农民工群体也会带来影响,有多少人会那么狠心,丢下自己的后代不管?即使就是赚到再多的钱,又有多少意义。
4、工资无法满足生活
尽管很多地方以加薪15%至20%吸引求职者,但“工资不够高”依然是求职者对工作“挑三拣四”的理由之一。如今是物价涨得很快,除去租房和日常开销以后,工资也就所剩无几了。
5、农民工的基本权益得不到保障
“用工荒”现象同时也反映了用工待遇不公现象依然严重。农民工缺乏应有的人格尊重和利益关照,基本权益得不到保障,工资低廉,社保免谈,劳动环境恶劣,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威胁多……
6、时代发展的必经过程
劳动力市场分析人士认为,“用工荒”并不是“无工之荒”,而是中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必然结果。中国目前的用工荒并不是绝对的劳动力供应不足,而是一种劳动力的结构性、技术性短缺。中国许多地方还存在大量应该转移也可以转移的农村劳动力,只是由于劳动力年龄结构矛盾、产业结构性矛盾、地区性结构矛盾、文化程度结构矛盾等引发了某些地区出现用工荒,短期内中国的劳动力供给仍然是丰富的。此外,据国家统计局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外出农民工主要以青壮年为主,其中16—30岁的占比达到61.6%。相比第一代农民工,第二代农民工的择业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他们不愿意从事工作环境差、劳动强度的大的苦活、脏活和累活,更加向往融入城市,更看重发展机遇。
“用工荒”问题,看似难题,其实很容易破解。“水向低流,人往高处走。”这个最浅显的俗理,也是破解用工荒的金钥匙。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