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童装天地 > > 2437点并不安稳 大盘股决定突破方向

2437点并不安稳 大盘股决定突破方向

本周沪深股市继续低位震荡,上证综指盘中逼近近期低点,而深成指则创出一年来新低。从目前来看,A股市场震荡筑底行情还未结束,指数上下空间均较为有限。首先,虽然短线大盘继续维持弱势,但“软着陆”迹象显现。例如周初虽然随海外市场暴跌而继续探底,但两地股指的跌幅要明..

  本周沪深股市继续低位震荡,上证综指盘中逼近近期低点,而深成指则创出一年来新低。从目前来看,A股市场震荡筑底行情还未结束,指数上下空间均较为有限。


  首先,虽然短线大盘继续维持弱势,但“软着陆”迹象显现。例如周初虽然随海外市场暴跌而继续探底,但两地股指的跌幅要明显小于海外市场。这一现象在今年9月6日前后也曾经出现过。其次,本周初出现的跳空缺口在数日内被迅速回补,这是自8月中旬以来的第三次缺口回补,这些都显示在2500点以下市场抗跌能力增强。最后,市场交投极度萎缩,筹码锁定性增强,加上市场估值偏低,估值安全边际显现,因此未来继续向下空间有限。


  当然,短线大盘“咸鱼翻身”、扭转颓势的可能性同样不大。海外市场动荡,欧债危机持续不断,从国内看,宏观经济“软着陆”持续、通胀回落一再推迟,货币政策难以明显放松,股市盈利效应匮乏,增量资金难觅踪影,这些都制约短线行情的走强。同时,从盘口看,市场预期谨慎,观望气氛浓重,参与意识淡漠,一旦冲高离场冲动不小。因此,综合而言,后市大盘仍以震荡筑底为主,耐心等待黎明曙光。


  下周趋势 看平


  中线趋势 看平


  下周区间 2440-2520点


  下周热点 ST板块及小盘题材股


  下周焦点 2437点支撑力度


  阶段性低点正在形成


  本周大盘探底回升,周二破位下行,留下2487-2477向下跳空缺口,不过在周四上行中迅速回补,本周的周阳十字星是在持续调整后出现的,预示多头开始酝酿反击。本周持续的地量预示着空头能量释放至末期,只是缺乏振奋市场信心、诱发强劲反弹的催化剂。总的来看,估值底、政策底已基本成立,目前只待市场底的到来,阶段性低点正在形成,短期还是震荡为主,下跌空间已不大,真正的反弹还需导火索。


  目前A股市场把欧债问题放大化了,并出现“跟跌不跟涨”弱势风格,其实欧债问题对中国影响并不十分可怕。从出口角度来看,欧元区占中国出口市场比重大约在14%-16%之间,其中意大利、希腊、西班牙、葡萄牙占欧洲整体比重在16%左右,也就是说此四国占中国整体出口比重在2%左右,最坏影响也不是十分大。从资本角度来看,欧元相对于美元贬值,导致欧洲资产贬值,而解决欧债问题关键在于发债券与卖资产,而这正是中国获得优质资产和技术的好机会。


  短期来看,欧元区的债务链把欧盟各国利益捆在一起,所有欧元区国家都不会主动选择放弃,德法更是如此。穆迪调降了法国农业信贷银行和法国兴业银行(13.04,0.04,0.31%)评级,但资本市场并没有逢利空下跌,而三国电话会议后德法力挺希腊以及欧洲债券可能推出的消息一定程度上缓解市场的担忧情绪。当然只要欧债问题未从根本上解决,仍将反复扰动市场。辩证地看,金融市场的动荡正是对预期风险释放的表现,当眼中只有风险时,那意味着危机之后或许就是转机。欧美经济暗淡的前景也缓解了外部通胀压力,有利于国内市场大环境的改善。目前并非08年那样的全面危机,中国经济对外需依赖已大为减小,未来因为欧美经济的二次探底而导致中国经济大幅度放缓的可能性较低,所以不应过分放大外围市场对于A股影响。


  技术面,“先见地量,后见地价”,9月以来沪市大多数交易日成交额不足600亿元,9月6日501亿和9月16日495亿成交量创了14个月新低,逼近2319点底部的448亿成交量,表明大盘继续调整空间有限。而市场悲观情绪已成主流,9月初当周参与交易的A股账户数占全部A股账户数的比例为6%,根据经验当账户活跃度达到或者低于6%时,市场往往会形成阶段性底部。虽然之前沪指形成了2636、2616高点为双头,颈线位2507点的M头,量度跌幅在2378点附近,但大盘真正的转折往往是形态上最难看的时候出现的。从空间上看,根据对数坐标的K线图,沪指历史上三个著名的低点即95-998-1664的连线构成最原始的上升趋势线,目前该趋势线在2500点附近;而 998-1664点原始上升趋势线将具有极强支撑作用,目前该趋势线在2260点附近将构成下档最强支撑。从波浪理论来看,3067高点开始5-3-5的调整浪,2610低点至2825高点为ABC的3子浪形式为特征的反弹浪,之后展开了5浪下跌, 2636高点展开的第5浪调整正在步入尾声,之后有望展开X浪反弹。总体上看,市场底的特征开始呈现。


  行情在恐惧中诞生,在犹豫中上涨,在欢乐中死亡。2826高点以来的温水煮青蛙的行情结束了,接下去应该是青蛙乱蹦乱跳的时间。从投资角度来看,未来外需下降或将推动国内政策向刺激内需方向的转型,西部开发概念、新兴产业、消费民生等领域会迎来发展契机,可自下而上选择优质的投资品种。


 

来源: 中国证券报

相关文章

快讯

热榜

  • 品牌
  • 招商
  • 专题
  • 展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