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常人眼中,海宁皮革市场与桐乡皮革市场,应该是两条“平行线”,各不相干,而实际并非如此。从去年开始,作为桐乡皮草商品汇聚地的世贸中心,陆续有海宁商家进驻,现在数量已达60多家。那么是什么“魔力”让这些商家离开产业基础雄厚的本地,而来相邻的桐乡发展?
经营法国“马克西姆”品牌皮具为主的海宁人马崇文来世贸中心开店已有两年多时间。“发展环境宽松”是他对桐乡皮草产业的简洁评语。“就拿房租来说,同样是150平方米的店铺,在我们本地商城,年租金大约高达200万元至300万元,而这里只有11万元左右。”
“轻装前进”的马崇文与妻子一起,悉心提高自家经营品牌的质量,以培育壮大自己的客户群。“原有的老客户被带了过来,新的‘回头客’也在不断增加。”马崇文说,现在店里的稳定客户源在50家以上,年初至今的销售额达到80多万元,同比增加15%。
从上世纪90年代初就开始投身皮革行业、海宁商人李玉芬所看重的,正是这里不断增长的消费群体。去年4月,李玉芬来到桐乡,在世贸中心二楼落户,经营意大利品牌“阿玛尼”皮衣。“我在海宁拥有一家颇具规模的皮革加工企业,直接供应到我这里的门店,实行一条龙销售。”李玉芬说,短短一年时间,她店里新增加的长期客户已经超过70家。
投资风险小、入驻门槛低和发展前景广阔,凭借这些有利因素,让众多来桐乡投资的海宁创业者安心放手一搏。经营“简尔尼”品牌的世贸中心三楼创业者张孝龙,目前已经为自家店铺定了5年发展计划:以零售加少量批发方式起步,逐渐培育自己的裘皮服装品牌,不断提高产品附加值,随后,扩大销售版图,实现小店铺到大商场的转型。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