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团购网站从各大风投炙手可热的香饽饽到现在惨遭资本釜底抽薪,“倒闭门”、“团跑跑”层出不穷,陷入寒冬的团购电商还未缓上一口气,奢侈品电商又开始卷起寒潮,大有重蹈覆辙之意。这其实是一个奢侈品网站发展过程中的必然过程,这个领域很多都是由资本催生,对资本的依赖性很强,但由于市场暂不成熟,整个行业仍处于调整阶段。
奢侈品网站遇冷
同团购行业一样,近年两来,奢侈品B2C市场同样成为中国电商行业的一大投资热点,火热的资本市场使得奢侈品网站更是“不差钱”,大手笔拓展业务规模,但随之而来的并不是都是鲜花和掌声。
继网易旗下的奢侈品网购平台尚品宣布关闭,呼哈网爆出欠薪门、员工辞职之后,品聚网也宣布因资金链断裂无法继续运营,关于尚品网、走秀网裁员的舆论也是日渐增多,奢侈品品牌Coach与天猫(原淘宝商城)合作运营的首家网店Coach官方旗舰店,在运营仅仅两个月后,宣布于近日关闭。
一时间,来势强劲的奢侈品网站突然遇冷,风投者也转为持观望态度。
对此现象,第五大道CEO孙亚菲认为,这其实是一个奢侈品网站发展过程中的必然过程:“这个领域很多都是由资本催生,对资本的依赖性很强,但由于市场暂不成熟,整个行业仍处于调整阶段。”
对于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一是奢侈品本身具有稀缺性,奢侈品产品品类和数量上不容许其市场规模有过快增长;二是奢侈品网购面向网民规模较小,整体消费交易规模容易受到用户规模的制约。
国内奢侈品电商一直没有发展起来,与国内消费能力和消费习惯有很大关系。相比较国外奢侈品网站,国内却是时尚商品折扣网站大行其道。
中国的奢侈品折扣网站更像是“泛奢侈品电商”,究其原因在于奢侈品电商在国内的发展时机未到,这也导致大部分原本以销售奢侈品为主的网站开始延伸一些大众品牌。大部分奢侈品电商虽说是销售大牌,其实更多走的是二三线的时尚品牌。
纵观如今的奢侈品购物网站,货物杂陈,其中不乏LV(路易威登)、Burberry(巴宝莉)、Chanel(香奈儿)等国际一线奢侈品牌,但也有JuicyCouture(橘滋)、MaxMara(麦丝玛拉)等二线品牌,以及Adidas(阿迪达斯)、Nike(耐克)这样的大众品牌在内,更有消费者完全不熟悉的Zipia等专业代购产品充斥其间。真正的奢侈品占比超过50%的网站屈指可数。国外的奢侈品折扣B2C网站,例如美国的GILT和RULALA都做得很好,但与国外已经形成的大量成熟奢侈品消费群体相比,而国内消费者在线上消费奢侈品的习惯还远没有培养起来。
此外,国内奢侈品网站采购渠道也相对单一,几乎没有一家得到品牌商的授权认可,缺乏正式的官方渠道正在奢侈品电商的软肋。
很多国内奢侈品网站进货靠在国外的买手通过奥特莱斯等渠道淘货,毫无专业素质海外留学生和未经过专业培训的兼职卖手占了很大比例。
一些网站寄希望与部分代理商达成合作。但是合作关系亦相当不稳定,多为短期行为。不稳定的货源已经成为奢侈品电商市场隐藏的重大隐患。
国外奢侈品网站生存有道
与国内奢侈品网站大面积遇冷的状态相比,国外的奢侈品折扣网站的命运却是另外一番景象。
2007年11月由凯文莱恩(KevinRyan)从知名硅谷公司DoubleClick出来创办奢侈品电商网站Gilt,上线之初便开始在大洋彼岸展露锋芒。
Gilt通过采用会员制、限时抢购等模式马上吸引了大量用户,成立第二年便达到1.7亿美元的年营业额。
Gilt的疯狂马上带动了国内投资人、创业者、第三方研究机构的热情。再加上2008年开始的国内奢侈品市场消费热。投资人和创业者认定,这就是下一个的掘金区。
Gilt等国外奢侈品电商的早期成功,与其特定时期的大环境有关。
国外的奢侈品折扣网站兴起缘于2008年爆发的金融危机,造成了美国、欧洲奢侈品的大规模滞销,而正是奢侈品品牌的大量库存积压,给Gilt带来了机会,奢侈品折扣平台适时地帮助诸多大牌消化库存,借此迅速扩张。
但是这也是金融危机这一特殊时期的“昙花一现”,而不是能经过市场长期考验的一连贯规律。
金融危机一过,Gilt的低价折扣破坏了奢侈品品牌商的价格体系,很难再获得大量的SKU以应对自身用户规模的增长。
与国内奢侈品网站不同的是,如今,Gilt已经开始变招,开辟了设计师定制路线以缓解用户对奢侈品的过于依赖。此外,Gilt还将品类扩充至红酒、酒店旅游等围绕核心用户的其它需求上。
未来看上去很美
面对奢侈品网站林立的现状,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中国已经跃居奢侈品消费大国,未来具备极大的奢侈品消费潜力。
贝恩数据统计,2011年中国内地奢侈品市场规模首次突破1000亿人民币。这种增势使得众多奢侈品品牌日渐重视中国市场。
虽然奢侈品消费仅存于小众人群之中,但当电商经营奢侈品渐成一种趋势之时,中国电商渠道却成为奢侈品企业不得不重视的市场。
目前,大部分世界知名的奢侈品品牌已经相继进入中国市场,当然,中国市场对这些品牌消费的贡献率不断提升。
但另一方面,虽然现在已经没有人怀疑中国奢侈品消费群体的购买能力,但是中国奢侈品境外消费趋势难掩。
自2010年3月至2011年3月底近一年内,中国人在欧洲市场购买奢侈品消费累计近500亿美元,而法国、意大利、英国主要区域奢侈品商业的消费区近一年内的有效购买数据显示,6成以上的购买者为中国人。
“一种超出人们生存与发展需要范围的,具有独特、稀缺、珍奇等特点的消费品”——这是国际上对奢侈品的定义。
其特质要求与之相接触的人员必须深刻理解奢侈品的内涵,从产品质量与购物文化中双重加大品牌影响力,而国内的奢侈品购物网站,一方面国内奢侈品线上消费习惯的缺乏,另一方面,产品同质化、运营存在法律风险及假冒伪劣产品也在蚕食消费者信心。
这些网站为了争夺市场份额,纷纷大打折扣价格战,如贩卖廉价蔬菜一样叫卖奢侈品,与奢侈品的定义完全背道而驰。
毕竟摆在批发市场的Gucci早已经不再是Gucci。奢侈品电商并不是奢侈品与电商简单相加就能实现,各家网站可能还在寻找品牌商与经销商、新品与库存、高端奢侈品和时尚名品的契合点,发展仍处于探索期。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