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营销无处不在。情感营销并非营销情感,“情父”也与“情夫(妇)”不搭。情感营销更多时候是在常规营销基础上的一种催化剂,是服装企业在常规招数效果不明显情况下的一种新的尝试和思维。
情感营销离我们并不远,它甚至无处不在。举个非常简单的例子,上个月和亚洲财富论坛讲师李志信一起去华泰保尔讲课,当主持人端出葡萄招待时,李总说他从不吃葡萄,但当主持人告诉他这是陈经理专门从新疆带回来的时,李总还是礼貌性吃了一点,当他看到陈经理是个大美女,而且陈经理告诉他,这是专门为他捎来的时,李总竟吃了小半盘。从“不吃葡萄”到“象征性吃一点”再到“吃了小半盘”,毫无疑问作为营销专家的李总,还是“被营销”了,被情感营销给营销了。这个例子一方面告诉我们,情感营销无处不在;另一方面告诉我们,其实平时我们都在有意或无意地用情感营销了,所以听众对情感营销不应该陌生。
大小服装生意其实都需要情感营销。这也是情感营销的成功。早在上大学时,就专门帮学校门口的苹果摊贩卖苹果,当时我建议摊贩将苹果两个一对挑选出来,利润也高出了近一倍,由此可见情感营销的魅力。成功的情感营销让消费者印象深刻,除上面讲的“妈妈洗脚”的广告,一个乞丐乞讨,面前纸板上写着“我什么都看不见”,结果扔钱者寥寥,正巧一诗人路过,决定帮助乞丐一把,顺手在纸板上加了几个字,变成了“春天来了,风景很美,我什么都看不见”,结果呢?不到半个小时,他盛钱的盘子就满了。加了几个字,引起了过路行人同情和共鸣,人们的善心被激发出来了,效果也就上来了。
一个好的情感营销,必须是能引起消费者共鸣的,必须是能打动消费者心灵的。比方说这几年有人在研究回忆营销,通过对某一特定场景回忆,达到与消费者共赢的目的。在生产资料过剩前提下,拿出50年代、60年代、70年代的东西来晒一晒,有时候会达到让人眼前一亮的营销效果,尽管可能在那里你什么也遇不到,但仍然会令无数的青年男女们心向往之,这就是情感营销的力量。可惜大明湖们没有这样的营销思维,更不懂得这样的情感营销,尽管有这样的一个好的机会却并不会抓住。可以试想一下,甲醛检测一个非常重要的目的就是在于检测一下新装修房屋是否含有太多有害身体健康的甲醛,目的是为了让居住的人感觉到安全与健康,既然如此,自然也可以植入情感营销了。
情感营销并不是万能的,情感营销在营销的过程中,尽管无处不在,但它并不是万能的,它只不过是在你“万事俱备”的前提下,给你提供你最需要的那一缕“东风”,借以完成你的赤壁大计。由于现实中存在诸多服装企业,基础工作做得非常好,但只差临门一脚的功夫,导致营销失败。而情感营销恰恰就是营销当中的那临门一“脚”,是助你成功的最后一根稻草。作为营销人,常规的工作你一点也不能少,情感营销只是你的催化剂,这一点也是邵珠富一定要提醒的,千万别把情感营销给神化了,它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金科玉律。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