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泉州召开的广东、福建两地鞋革行业交流座谈会透露出这样一个趋势:福建尤其是泉州的鞋企,目前正谋划前往东南亚或者中南美洲集体设厂,欲通过包括鞋机、鞋材、制鞋等环节在内的整条产业链输出,形成新的竞争优势,借此打开拓展国际市场的新通道。 福建省鞋业行业协会已就此事牵头组织了调研考察。 目标通道:发展中国家 据福建省鞋业行业协会有关负责人介绍,泉州产的旅游鞋、运动鞋占世界鞋业市场的不少份额,然而由于国际市场的变化,以及国内生产成本的日益高涨,鞋企的出口利润不断被压缩,泉州越来越多的鞋企面临较为严峻的挑战。 “另一方面,处于发展中状态的东南亚、中南美洲等地区的一些国家,则在市场需求、土地、劳动力等资源方面呈现出较大优势。所以,经过较长时间的研究、调研,我们发现,往这些国家拓展,直接在当地投资设厂,然后再在当地市场进行销售,甚至将产品销往其他国家,有利于企业应对目前的国际贸易形势,走出一条国际化道路。经过调研考察,目前我们的目标基本锁定在东南亚的一些国家,如越南、柬埔寨等,以及中南美洲的一些国家。”该负责人说。 他表示,在较早之前,泉州单家企业前往这些地区投资设厂的案例也有一些,但由于单家企业在一个“人生地不熟”的地方显得势单力薄,在诸多方面与当地相对方谈判的筹码不多,所以效果并不好,过去之后往往受到不少限制。 “在这种情况下,一些企业开始形成‘联合走出去’的思路。一方面,企业抱团实力将更强大,对那些发展中国家更具吸引力,相对方为了能招商成功,可能会给出更好的条件;另一方面,企业联合起来之后,可由政府有关部门及行业协会出面和当地政府进行沟通,并签署有关合作协议,双方都在预先商谈好的框架下进行合作。如此一来,可减少出国设厂的企业进驻之后可能面对的不确定性因素。”他说。 拓展思路:产业链输出 企业的发展需要产业链的整体支撑。鞋企抱团到发展中国家设厂拓展,如果在当地没有完善的产业上游供应链支持,如鞋材、皮革等原辅料以及鞋机等生产设备的供应,对企业而言,虽然土地、劳动力等成本降低了,采购成本却反而大幅上升。 记者了解到,此次福建鞋业谋划抱团出击时,已将产业上游供应的问题考虑在其中。据介绍,由于这些发展中国家的不少产业仍处于发展初期,不仅产业规模不大,产业链也还很不完善,因此在此次计划中,鞋材、鞋机等上游供应企业的同步“走出去”也被纳为重点。如果计划实施成功,未来一起到海外设厂的不仅有泉州的龙头鞋企,还会有不少中小鞋企,以及一些较有实力的鞋材、鞋机企业。 一些企业负责人认为,如果能成功抱团打开拓展国际市场的新通道,那么其所有产品的研发中心仍将留在本地,因为经过较长时间的发展,福建尤其是泉州鞋业的产业集群效应已经非常明显,设计人才比较多。“以后,我们可能也会考虑从泉州出口半成品到国外的分厂。”一位企业负责人说。 经验借鉴:粤鞋进驻东南亚 在广东、福建两地鞋革行业交流座谈会上,广东皮革协会理事长王建新表示,广东目前已有不少鞋企进入越南等地投资设厂。“目前珠三角已开始限制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广东省有关部门鼓励鞋企往粤西、粤北拓展,但大多企业选择的是将部分生产基地设到越南等国,尤其是一些港资、台资企业。同时,多数企业的研发中心、营销中心等总部仍留在本地。”王建新说。 他表示,对广东的本土鞋企而言,实际上它们是实现了一种经营转型,多数企业采取的办法是到东南亚国家设厂,然后分离出部分产能,安排到这些国家去生产,或者是从国内出口半成品到国外的工厂,加工之后再销往世界各地。 专家观点:海外拓展应谨慎 记者了解到,目前已有不少泉州鞋企正在或准备扩建海外生产基地,如峰安(中国)皮业有限公司在越南投资建厂,宝峰公司两年前就开始到菲律宾、越南及印尼考察,并有意把海外的厂设在印尼,晋江国辉鞋业有限公司也已在越南设厂。与此同时,一些东南亚及中南美洲国家也发现了这种趋势,纷纷派出商务代表到泉州考察,如菲律宾与越南此前就分别组团并派出商务代表到泉州,处于中南美洲地区的洪都拉斯与委内瑞拉等市场也送来秋波。 专家分析认为,泉州鞋企设厂海外应谨慎,要围绕是否有利于减少成本、有利于辐射其他地区、投资环境是否稳定、用工成本是否低等方面来综合考虑。专家认为,泉州鞋企抱团到海外设厂是一种不错的国际市场拓展方法,一方面可在国际市场打响区域品牌的知名度,另一方面也便于企业之间的相互照应,形成团体协作的优势。 福建鞋业谋划产业链输出鞋企有意抱团设厂海外,打开拓展国际市场的新通道
来源:东南早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