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童装天地 > > 传统鞋服业抢滩户外运动市场 挣脱困局

传统鞋服业抢滩户外运动市场 挣脱困局

近年来,原本专业性极强的户外运动,发展为一种大众时尚生活方式。户外运动鞋服,不再局限于专业人士使用,而是更多地被不同年龄、阶层、职业的消费人群所接受。这一变化,孕育着巨大商机,业内估算,国内的户外运动市场以每年超过50%的增幅在攀升。晋江鞋服品牌抓住时机,果断进入这一鞋服细分领域,争得一份“蛋糕”。

  近两年来,在服重地晋江市,鞋、服两大传统行业日子并不好过。


  “红海”困局


  对多数鞋服企业来说,如影相随的是高库存的烦恼。当地鞋服行业协会摸底统计显示,目前晋江鞋服业规模以上企业库存可能高达数十亿元。


  在泉州鞋业行业协会会长丁水波看来,这两年晋江鞋服业的高库存,主要缘于大的经济环境不景气,“人民币持续升值,国际市场需求疲软,出口遇阻;国内经济增速放缓,内需不够强劲”。


  内外部环境日显逼仄的同时,鞋服业自身的产能却在急剧扩张。


  2008年北京奥运会前后,整个晋江鞋服行业乐观估计,行业“黄金十年”已到来。安踏、特步、361度等一批鞋服龙头企业纷纷大肆扩张产能。随后的两年,整个晋江的鞋服业,销售量确实保持了高增长。


  然而,好景不长。单店销售额下滑、营销渠道扩张受阻……2011年下半年,整个鞋服业销售疲态渐显。供大于求,整个行业的产能一时无法化解。去年以来,这一矛盾便以“高库存”的形式集中体现出来。


  高库存下,竞相杀价成为常态,甚至出现弥漫全行业的“打折潮”。整个鞋服业,产能过剩,利润率下滑,形成一片恶性竞争的“红海”。


  寻找“蓝海”


  到哪里寻找“蓝海”?


  近年来,在消费升级、国民生活方式变化的大前提下,原本专业性极强的户外运动,发展为一种大众时尚生活方式。户外运动鞋服,不再局限于专业人士使用,而是更多地被不同年龄、阶层、职业的消费人群所接受,特别为很多城市白领与高收入者所接受。


  这一变化,孕育着巨大商机。业内估算,国内的户外运动市场以每年超过50%的增幅在攀升。晋江鞋服品牌抓住时机,果断进入这一鞋服细分领域,争得一份“蛋糕”。


  早年生产传统鞋服的乐登集团,去年全面布局户外鞋服业,积极扩展产品线,形成一条集户外运动鞋服、包袋、帐篷、睡袋、户外烧烤箱等为一体的户外用品产业链。乐登,也一跃成为晋江户外运动鞋服的领军者。


  “大众鞋服品牌增长乏力的2012年,我们仍保持30%以上的增长,今年的预期增长也在20%以上。”乐登集团骆驼户外用品有限公司董事长陈瑞典信心满满地说。


  博世鸟赞助中国首届跑酷对抗赛、索力运动赞助全国登山大赛、天伦天赞助全国山地自行车冠军赛……一大批晋江户外运动品牌在国内脱颖而出,成为国内户外运动领域的劲旅。


  据泉州总商会一份摸底调研数据,晋江户外运动鞋服产业产值去年已超过30亿元,且产销两旺。近三年来,晋江户外鞋服产业,年均销售保持30%左右的增长率,明显好于整个鞋服行业。


  户外运动,成为晋江鞋服业的“新大陆”。


  帮你一把


  企业主动求索“去库存化”之路,当地政府也不忘帮一把。


  面对当地鞋服企业的销售困局,晋江市出台相关政策,以专项资金扶持、补贴企业参加各类展会的形式,鼓励企业分散产能,并向户外运动、童装童鞋等细分市场领域发展。


  博世鸟公司在晋江经济局、商务局等部门牵线和资金扶持下,自去年下半年以来,参加了北京、上海、成都等地的5场户外用品展,赢得超过6000万元的国内订单。


  今年年初,晋江还设立超过3亿元的产业引导资金,对重点企业进行专项补贴,加强技改力度,着力提升鞋服企业细分市场领域的装备制造水平。


  作为市场准入和监管部门,工商部门素有“春江水暖鸭先知”的敏感。针对产能过剩的现状,晋江工商局围绕“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开展课题调研,并先后形成《延伸产业链为第二产业转型提供有力支撑》、《传统产业营销渠道变革的紧迫性》、《中小企业的品牌战略选择》等理论成果,及时对当地鞋服企业发出警示,并为企业进军细分市场提供理论指导。


  在户外运动等细分市场领域的企业创牌中,工商部门还主动为中小鞋服企业量身定做更具针对性的指导项目,引导企业走出盲目投放广告的误区,转而选择更符合品牌文化的个性化道路。


  “传统鞋服产业数量上的绝对扩张,又遭遇欧美市场疲软的不利形势,如果一条道走到黑,不大胆、及时转型,不在延伸产业链条、抢占细分消费市场和加快营销渠道变革等方面做好文章,可能面临极其严重的危机。”晋江市工商局局长王新新说,“所以,我们在新一轮行政指导中,特别增加了鼓励企业转型的内容。”

来源:

相关文章

快讯

热榜

  • 品牌
  • 招商
  • 专题
  • 展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