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是全国最大的缝制机械产区,也是行业重要的零部件生产地区,零部件企业在这里最为集中。宁波地区缝制机械零部件行业起步较早,该地区抓住我国缝制机械工业快速发展和国际缝制机械产业不断向中国内地转移的良好机遇,在与国内外大中型整机企业配套合作过程中,宁波各骨干零部件企业的零部件制造水平得到大幅提高,并带动了一大批小型企业不断快速发展,形成了较为集中的零部件产业集群,成为缝机行业零部件种类较为齐全、产品质量档次水平较高的特色产区。
宁波大中小型零部件生产企业超过200家,分布于北仑、镇海、鄞州、海曙、慈溪、宁海等地。宁波缝纫机配件制造产业集中度和集群优势较高,在旋梭、轴类、挑线杆类及特种零部件等方面具有制造和品牌优势,成为国内外整机企业的零部件采购重地。
目前宁波鄞州缝纫机零部件制造业内一线操作工流失现象比较普遍,这些流失的操作工大多是非台州籍的农民工,大多是40以上的男性精壮劳动力,虽然他们文化程度不高,往往是初中以下学历,但是他们肯吃苦,做事认真踏实,并且很多还在当地打工多年,有着较为熟练的操作经验。这些流失的操作工原来的工资收入不高,离开原单位后很大一部分是回家重找工作或另谋出路。
虽然操作工在一个劳动密集型的制造型企业里不起眼,偶然流失几个不像流失核心员工那么严重,但是一旦操作工流失率持续上升到一定程度,这将对该企业,甚至整个产业群带来严重的威胁。对于缝纫机配件制造型企业来说,大批熟练的操作工流失,会大幅度提高生产成本,严重的还会迫使企业无法正常生产运转。如果一旦失去这批熟练操作工,企业不仅要重新花钱招聘培训新操作工,而且这些新员工在开始生产中会提高废品率,影响产品质量,降低劳动效率等;如果新招员工接不上工作,严重的还会造成重大损失甚或停产。另外,大批员工的流失,会给企业其他员工带来消极负面的效应,破坏团队凝聚力,打击员工的工作士气,损坏企业的整体形象。
为了应对当地缝纫机配件制造工的流失,日前,鄞州区(古林)缝纫机配件行业的商会与工会联合会分别代表企业方与职工方,签署了行业工资集体协议。在这份覆盖30余家企业、近2000人的工资集体协议中,除了约定了缝纫机配件行业各一线、后勤岗位的约均工资外,还明确约定了行业内企业实行员工年功性津贴(工龄工资)制度。按照协议,在一线工作的员工,连续在本企业工作满一年以上经考核合格的,年功性津贴每年每月增加月工资总额的1.5%;中层管理人员连续在本企业工作满一年以上经考核合格的,年功性津贴每年每月增加月工资额的1%。
年功性津贴是对公司员工的一种资金挽留方式,通过年功性津贴的设置是希望企业珍惜员工的忠诚和经验。四川人小刘是夏光晶公司的一名员工,最近一直有老家的企业高薪“挖人”。经再三考虑,他最终决定继续留在古林发展。因为除了正常的工资福利收入外,他每年还可以从公司拿到1万元左右的工龄工资。工龄工资这一做法每年年底给工作一年及以上的员工发放工龄工资,但员工若中途辞职,就会失去领“忠诚奖”的机会。鉴于高额的年功性津贴很多操作熟练的员工都会放弃跳槽。
缝纫机配件企业通过年功性津贴的设置挽留住拥有一批稳定而熟练的操作工,从而保证了这些缝纫机零部件的质量进而保证缝机企业可以稳健发展。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