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天猫“双11”购物狂欢节启动后,网友下手的速度依然让人吃惊,开场55秒成交1亿元、6小时不到破百亿元、8小时42分超121亿元(超过美国最大网上购物节“网络星期一”去年总交易额:120.8亿元)、13小时04分超191亿元(超过去年“双11”交易总额)11月11日24时,阿里巴巴购物狂欢节支付宝成交额达到350.19亿元。支付宝实现成功支付1.88亿笔,再次刷新了去年同期1亿零580万笔的全球记录,最高每分钟支付79万笔。今年“双11”,淘宝、天猫的销售额数字再次创造了历史。
人造节演变为购物节
就在2003年,“光棍节”还是校园中单身汉们自我调侃时,很多人对它的存在并没有太多记忆。如今,在商家的推波助澜下,“光棍节”已经演变为一年中销售的黄金期和商家的“集体狂欢日”。相对于“光棍节”人们似乎更加愿意将其称为“双11”购物节。这些动辄上亿的数字震撼着人们眼球,营销业绩打破了新纪录,再一次创造了网络销售的奇迹。
商家选择将11月11日打造成为消费狂欢日并不难理解,诸多商家早就对“双11”打起各种算盘,一年中积压在仓库的商品要赶着清仓,希望在黄金周和春节假期中间寻得一个刺激消费的新节点。对于消费者来说,似乎也十分需要这个可以找个花钱理由来满足发泄的欲望。
有数据显示,当下中国单身男女多达1 .8亿,面对来自家庭的压力以及社会压力,单身者需要发泄。在光棍节的狂欢氛围里,刷卡消费的快感,可以让“光棍”的焦虑隐匿、让“脱光”的快感升级。不仅仅是单身者,情侣、夫妻、奶妈奶爸们……人们所有焦虑、孤独、快乐或激动的情绪波动,都可能被“敏感”的商家所关注,并量身定制出应对“药方”——购物。
各式各样的节日被人们凭空创造出来装点乏味的日子。从“双11”(光棍节)到“双12”(要爱要爱)再到“520”(我爱你),以及已经过去的“世界末日节”。这些起初只是通过网络,在年轻人中口口相传的数字,本来只是图个新鲜,讨个彩头成为聚会、告白、求婚、登记结婚摆婚宴的日子,却被炒作成为越来越全民化的人造节日,而精明的电子商务运营商则借起了东风,旌旗一挥杀入硝烟弥漫的人造节消费战场,每一个节日中人们除了沦为商家促销的道具,以满足血拼购物的成就感几乎找不到其他狂欢的方式。
“消费崇拜”满足“胜利者”心态
在如今物质化的社会中,人们对于购物还有着不一样的情感,那就是似乎只有在购物活动中才能体现自我价值,在各大购物中一掷千金满载而归的时候,才是自信心爆棚,社会价值实现的瞬间。从无所不在的商家广告到周围同事热烈议论的消费话题,整个社会氛围都在构造着对消费的崇拜和憧憬。一个成功者的标准在人们扫荡名牌的时刻诞生了:只有有能力购物的人,才称得上是现代社会里的成功者。
但是“光棍节”网购一族的支付能力却又与这个成功的光辉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反差。一方面富人阶层的强大购买力,塑造了商品神话里面的成功者形象;另一方面,不断上涨的生活成本和与购物欲望并不成正比的薪资水平,使得这部分人尴尬地出现在“阶级断层”当中。他们并不贫穷,衣食住行样样可以顾及,但却无力满足飞速上涨的消费欲望以及支付购物中心中的高端商品。他们喜欢在各大高端百货店中游走,享受“扫货达人”的体验效果却又无力慷慨消费,只能采取悄悄记下货单号回家后上网寻找代购或者打折的方式廉价购得物品,“双11”打折正是商家瞄准了这样一批“高不成低不就”的消费群体。一方面,发起疯狂抢购满足他们在消费过程中的骄傲和自信;另一方面,通过网络平台给焦虑的“中产穷人”们提供更为廉价的商品。
美联社称,中国拥有超过5.3亿网民,其中网购者1.9亿,均排名世界第一。这意味着一旦基于网络的新经济模式发展成熟,它将形成强大的购买力和产业拉动力。在未来的五年中,中国电子商务的总产值将在2015年时达到2.9万亿美元,是5年前的4倍。
消费“夹心层”的年轻人们虽然无法承担高品质购物体验,但已经具备一定消费能力,也比较容易冲动消费,正是他们通过各式各样的狂欢购物节,让中国商业乃至中国经济找到了新的增长点,而商家要做的就是不断提供“枪炮与玫瑰”。当“光棍”们在这个舞台上莫名其妙当了一回主角时,还要小心躲避打折前暗中抬价、人气赚够“特价”缺货、山寨货鱼目混珠等“烟雾弹”,其实并没有多少人真正知道,自己到底是占了便宜,还是跳进了陷阱。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