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童装天地 > > 全国鞋标委顾问严怀道给您讲述鞋标准化工作

全国鞋标委顾问严怀道给您讲述鞋标准化工作

从刚开始限于实力水平只是参加国际会议,到慢慢地有了进步能提出意见却不被重视,再到后来提出建议统统被采纳,直到现在开始领导国际制鞋标准化工作,这个转变,无疑是标准化人努力的结果,更是几代标准化人心中的梦想。这个故事就由全国鞋标委顾问严怀道给您讲述吧。

  在完成了标准工作“打基础”阶段之后,标准体系已经有了雏形。如何将这一体系建立得更加完善,如何让我国的制标准化工作更加快速发展,以适应行业发展的要求,成为了摆在严怀道面前的第一重要的问题。我们标准体系还在不断地完善,永远也做不完,永无止境。经过了周敬将十几年的领导,时间来到了1996年。这一年,严怀道独挑大梁,接手了全国制鞋标准化中心(即全国制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前身)的全部工作。从这一年开始,他用自己的努力,将制鞋标准化工作引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全新阶段。


  从粗糙到细致,标准不断在完善


  在制鞋标化准领域里工作了30多年,严怀道的最大贡献就是让我国的制鞋标准化工作慢慢被国际认可。“现在我们已经成为ISO/TC137国际标准化委员会的秘书处,另外还承担了TC216(国际标准化组织鞋类技术委员会)相关工作,成立了工作组,我们是Leader(领导者)。”说这些话的时候,严怀道的脸上显然有一种发自内心的自豪。从没有什么标准、实验要靠手工操作,到实现机械化检测,并且拥有自己的数据库,严怀道经历了鞋业标准化工作的不同阶段。在鞋业标准化工作已经成功地跨越了第一个阶段后,严怀道接过了周敬的班,并在此基础上将我国的制鞋标准化工作推向了快速发展的轨道。


  刚开始接触标准工作是在1979年,当时的标准是“粗犷”性的,很粗糙,很多标准都没有,只有几个人。我们所要做的就是把框架开发出来,把仪器开发出来,把数据和测量的指标定出来,待日后慢慢完善。当时我们的检测量不多,没有企业送检,只是自己单位的科研项目需要检测才来检测。


  当时鞋的质量比较差,我们的标准就跟着实际问题走,展开了基础标准的制定工作。严怀道参与第一个标准的制定是在1982年,是关于鞋楦的标准,属于中国鞋号鞋楦系列标准。当时没有电脑,涉及到函数要求、对数要求等计算数据时,能有一个好点的计算器就算先进的了,很多人还在用算盘,还有手摇的计算器、计算尺等。做鞋楦还只能用手工制作,用斧头砍,用刨子刨,用布带尺测量尺寸。就是使用这样原始的计算工具和方法,我们依然制定出了现在仍然在使用的标准。现在回想起来,当时为了开发出符合我们中国人脚型的产品标准,我们这么做还是很有意义和乐趣的。现在,我们已经拥有了自己的人体脚型测量的数据库,企业可以根据数据库的数据设计楦型,从而制作出更加符合消费需求的鞋产品,这也是我们标准化工作的进步。


  工作中,我们的标准体系也在不断完善,比如关于鞋的舒适性,在原材料方面没有一个概念。后来我们请了英国、香港、科研院校、医院,包括企业在内的相关人员共同研究,把鞋的舒适性定义完成了,舒适性即人们对鞋的生理和心理的感受。生理感受为鞋要合脚、安全、健康、卫生,心理感觉为我能接受它。有些数据还要慢慢来,我们要做的就是先把概念弄好,关于鞋楦的尺寸、鞋内环境、水汽性、稀释性、散水性等数据和关键在材料开发、内底垫的防滑性等方面的指标正在慢慢研究解决。


  后来做过布鞋标准,测试方法、实验方法的标准等,大概有几十个署名的标准,后来把书署名的机会让给年轻人,对他们以后的发展有好处。


  就这样,我们的标准工作一步步地不断前进,到2009年我退休的时候,当时的标准已经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各类标准相对完整,涉及面也不断扩大。再后来,我又有机会回来工作,有机会见证了这些标准工作的进展。


  困难不是问题


  在严怀道的眼里,所有的困难都不是问题,都会有办法克服。条件不够就创造条件,时间不够就挤出时间工作,人才不够就积极培养人才,并总结出了培养人才的原则和重点。这位为标准化工作奉献了30多年的老标准化人,代表了那个时代的精神,也创造了那个时代的成功。


  虽然我们当时工作条件和现在没法比,但我们却从没体会到什么困难。做标准确实是默默无闻地做贡献,比较枯燥。做实验和预研,就像蚕宝宝吐死做茧、化蛹、成蝶,这个过程是很磨人的,需要花费很大的功夫才行。我们和周主任(周敬)当时的情况一样,时间也不够用。白天上中国班,晚上外国班,因为我们承担了国际标准工作,跟国际沟通都是在晚上,工作还是很辛苦的,但我们都觉得挺值的。


  从航空到标准,初衷不同但热情依旧


  说实话,我刚开始来这里工作,既不是远大的理想支撑,也不是对标准的热爱使然,我来到这里工作,完全是出于对组织分配的服从。那个年代,服从高于一切,对职业选择没那么自由,能利用所学专业对口就业的人很少。我大学学的是航空电气装备与实验专业,毕业后在江西干校的塑料厂里工作了10年,现在还记得在江西分宜种水稻的口诀:“早稻4月份以前,不能超过五一,不插五一禾。”1979年来制鞋所(全称:轻工业部制鞋工业科学研究所,即全国制鞋标准化中心前身)工作,在标准领域一干就是30多年。当时的单位还叫分析室(全称),我在设备室工作。后来做标准检测实验,看起来跟我的专业有点对口,其实完全不是一回事,所有的工作都要从头开始学起。但工作精神是一样的,严谨、科学、用数据说话,不能不能弄虚作假。这个态度也是我培养下一代人的原则,现在大家都是严格按照数据说话,数据是多少就是多少,统计规律是怎样就是怎样,绝不能掺杂其他东西在里面,否则会影响行业发展。


  国内、国际,我们用行动赢得认可和接受


  “标准的制定在于应用,而且要切合实际,要考虑到我们行业发展的状况。要可操作,便于实施,便于贯彻,能够得到认可,这才是工作的目的。无论国内还是国际,我们的工作逐渐被企业和其他国家认可,这是我们最大的快乐。”严怀道说这话的时候,眼神中流露出一丝自豪和欣慰。这也是他担纲标准化工作这么多年的重要变化,更是对他呕心沥血的回报。他把我国的制鞋标准化工作推向了国际,虽然这个过程中遇到了各种困难,但制鞋标准化工作终于走出国门了。作为这一代标准化人,严怀道的使命完美完成。


  让我们这代标准人尤其感到高兴是,在我们的努力下,国内企业对标准的认识程度有了相当大的提高。原来企业不重视标准化工作,觉得只要把鞋做出来就行,后来发现有标准约束自己,于是开始重视研究标准。关键是国家监管的依据就是标准,一旦产品达不到标准就会被有一系列的整顿措施,包括经济处罚等手段,所以企业就逐渐重视起来。而且新标准出来之后我们要到产业集中地去宣传,到当地去办培训班,把标准宣贯下去;另外还有一些检验人员到我们这里来培训,慢慢把标准推广下去。我们制定的皮鞋标准行业反映就不错,还获得了国家标准创新贡献二等奖,当然获奖还是次要的,关键的是我们的工作得到了认可。


  国际上,我们的发展之路还是很艰辛的。还记得当初我们到国外开会时的酸甜苦辣,个中滋味都让我感受到了作为一个标准人应该怎样为自己赢得尊严。当时我们在国际上被人瞧不起,尤其是意大利、西班牙、捷克、英国、德国等这些老牌的制鞋国家,掌控着国际标准,他们很排斥中国人:我们提上去的方案他们理都不理;我们在会上发言他们听都不听,在底下左顾右盼,私下聊天,会后又来跟我们要资料,好像又特别感兴趣。但现在变了很多,我们向国际标准化组织提出了很多建议,统统都被采纳,因为我们提的建议更具针对性和实用性,不但到位,而且我们研究的比他们认真、透彻,让他们觉得我们中国人真的在干事。


  这些变化,源于标准化人的不懈努力和追求、探索,我们发现问题,提出解决方案,从而针对实际问题进行突破。最初的突破是在产品标准上。


  我们的产品标准在国际上是领先的,国际上的产品标准很少,只有苏联、日本等国家有,其他国家几乎都没有。其他的标准就是关于术语、基础的,实验方和检测方法很多。国内的检测方法是用国际的,所有的国际标准已经转化为我们的国内标准,国内的成品方面的检验标准是国际领先的。当时,我们跟国际上交流,提到“怎么判定一双鞋成品是否合格”这一问题,他们就说:“材料检验合格了。”但问题是材料检验合格了,整体组装起来的综合性能到底符合不符合标准?符合不符合消费者所穿用的要求?怎么考量?最终到消费者手里的是成品,成品的标准就很重要,这就要求要有产品的标准。在和国际交流的过程中,他们对我们的产品标准也逐渐接受,觉得比较可行:市场监管、消费者投诉等问题都要依据成品标准来解决,不能拿材料标准进行解决。


  再后来,随着我们对标准的认识和掌控,很多问题也让我们赢得了国际上的尊严。记得是2007年,和意大利的贸易摩擦中,意大利《二十四小时太阳报》说我们的鞋是毒鞋,提出金属匙扣的镍释放量超标,于是国家质检总局就组织我们讨论这个问题。当时我们查了一些欧盟的指标,发现他们的指令有问题:只有那些直接与皮肤接触的镍释放量超过一定数值属于超标,而鞋制品中的金属饰扣不是直接与皮肤接触的,以不属于这个范围,所以他们采用这个指令是不合适的;我们还查了意大利大品牌,发现存在同样的问题。于是我们提出,是否也要报一报意大利品牌镍超标的问题。这样一来,我们就把这个问题解决了,于是那个媒体就道歉,说搞错了。当时主管这件事的是国务委员吴仪,她当时就说:这才是胜利。胜利不是你满世界高呼胜利,而是打了敌人,没有给我们造成负面影响,这才是胜利。


  虽然赢得很艰辛,但对我们来说是一场真正意义上的胜利。这场胜利让我们体会到,作为一个标准化人的价值与荣耀。


  成功的激动让我们更加努力前行


  “做标准就是在定规矩,做什么事都要有规矩,标准对行业来说就是规矩,而且是科学严谨的,要有可行性、可操作性的规矩。只有高质量的标准来指导行业,才是标准化工作者工作的宗旨。”在这一宗旨下,严怀道为标准化工作付出了30多年的时光,而这对于一个人来说,几乎就是半生的时间,而在这些时光里,有些事情至今仍让他难以忘怀,更让我们难以忘怀。


  其实,每次标准从立项到草案,到意见稿到报批稿,到标准发布印刷出来,我都会比较兴奋,因为有成果了。而最让我激动的事发生在2008年。当时我们成立标委会,我们承担国际标委会秘书处的工作,这确实是一个里程碑:我们国家得到了国际上的认可,我们的标准化工作也达到了一定的水平,而我努力工作的决心也越来越坚定。

来源:

相关文章

快讯

热榜

  • 品牌
  • 招商
  • 专题
  • 展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