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昨天上午于广东惠东举办的中国皮革协会七届六次常务理事会暨2014年全国地方皮革协会工作会议上,河北省毛皮产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靳国庆介绍了河北目前的毛皮动物养殖情况和裘皮加工行业现状,并就此提出了发展对策。
养殖环节 合理利用地缘优势走优质化道路
作为毛皮动物养殖大省的河北,不仅具有冬季时间长、气温低、冷资源丰富等发展毛皮动物养殖业的气候条件,更具有环抱京津唐地区的地理优势和市场优势。河北养殖毛皮动物的历史较长,很多地区的农民朋友都有相关的养殖常识,且狐狸、貉子、貂、獭兔都呈现区域性分布的形势,大致形成张家口——唐山——秦皇岛、保定——沧州、石家庄——衡水三条产业带,毛皮动物养殖及相关饲料、兽药、物流等产值超过数亿元。
另外,河北省的毛皮动物养殖环节近两年来还有一个特点,以前是小规模大群体,大场子不多,这两年则逐渐呈现出来大体量的规模养殖场。这种现象的出现对养殖环节的养殖理念会有很大的帮助,但是同时也会对一些小规模养殖户造成一定冲击。
尽管已经形成很大的养殖规模,目前一些问题也确实成为产业发展的掣肘。从毛皮动物质量上讲,毛皮动物品种质量差,生产能力不高,加工标准不一致,产品卖价较低。从管理方式上讲,饲养管理、繁殖育种、疾病防治、产品加工都比较传统粗放,有些管理方式已经不适应时代的发展。动物屠宰、动物福利以及种源问题都在逐渐凸显出来。
根据产业发展的需要,靳国庆强调,在养殖环节要加强把控狐狸和貉子数量,提高水貂的品质和产量。在降低数量的基础上下决心提高产品质量。同时,要鼓励各地建立养殖基地,提高优质原皮自给率。他还呼吁政府给予必要支持,保护种源和培育地方优质品种,并配合技术培训的加强和动物福利的宣传。
加工环节 重点扶持大型市场增强产品内销能力
河北省裘皮加工产业集群主要集中在阳原、蠡县、肃宁、枣强、故城、辛集、南宫等地,悠久的历史促成了行业的蓬勃发展,但随着逐渐壮大,一些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
部分企业品牌意识较差,自主知识产权意识淡漠,产品竞争力不强;部分企业忽视裘皮文化发展以及文化内涵的挖掘;有的企业缺乏环保意识,阻碍了裘皮加工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鉴于目前市场现状,靳国庆提出了两点发展对策。
第一,在市场建设和区域经济发展方面,重点扶持发展辛集国际皮革城等一批大型市场建设,增强产品内销能力,既要做到拉长区域经济的产业链,又要明确分工、突出特色。
第二,重点扶持华斯农业股份等一批龙头企业,同时不断整合一批小微企业,形成一些区域品牌,逐步改变加工业“小规模、大群体”的发展现状。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