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童装天地 > 产业集群 > 平湖服装箱包产业转型之路

平湖服装箱包产业转型之路

一个文化节庆活动,从最初的刻瓜灯、赏瓜灯,到如今融经贸、群众文化、西瓜灯会为一体的文化盛宴和招商盛会,20多年坚守,实属不易。

  “文化搭台”之后如何“经济唱戏”?对于平湖而言,除了重头戏招商洽谈,更希望借助于西瓜灯节把特色产业——服装、箱包等推向全国乃至全世界。

  服装转型尚未成功

  平湖是中国服装出口第一大县(市),历经30多年产业发展,已形成全市2000多家服装企业、十多万名产业工人的规模,年产服装3亿件,年产值高达100多亿元。

  包括耐克、迪桑都、ARMANI在内的100多家世界著名品牌都与平湖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

  平湖有中国出口服装制造名城、世界品牌服装加工基地、中国跨国服装采购产业基地、全国最大外贸服装生产基地、首批中国纺织企业社会责任试点地区等荣誉称号。

  然而,在促内销、推品牌方面,平湖落后于邻居海宁。平湖服装,并没有像海宁皮革一样,借助于海宁皮革城转型做大做强。

  为此,平湖在2010年的西瓜灯文化节上向媒体推介了中国平湖服装城项目,记者见证了服装城项目的奠基开工,只可惜,这个试图打造出一个类似于海宁皮革城的服装城,并没有想像中那么进展顺利。如今,服装城已经建成,可走进去看,不大像一个服装专业市场,更像一个城市综合体。

  借助服装城转型之路看来已渺茫。不过,平湖并没有放弃努力,2013年,也是在西瓜灯节上,平湖提出“中国服装博览会”概念,并力推“中国·平湖服装设计大赛”,希望搭建起一个合作交流的平台,激发服装企业创新的热情,提升设计能力和品牌。

  今年也有服装设计大赛,总决赛再度登上西瓜灯文化节开幕式的舞台,现场37件设计作品亮相,其中27件来自平湖本土企业。只是,全国性的设计大赛,入围作品七成来自本土,令人很难判断设计大赛能否带动平湖服装转型。

  箱包城真能“包”打天下?

  箱包产业是平湖三大传统支柱产业之一,已形成箱包制造及面料、拉杆、制线、织带、钢架、印花等较为完善的产业链,目前拥有箱包配件配套生产企业和箱包销售企业1000多家,年均产值60亿元以上。平湖是中国三大箱包生产基地之一,还是旅行箱包之都。

  以外贸订单为主要依靠的平湖箱包,目前还停留在以贴牌加工为主的粗放型发展模式。尽管这几年平湖的新秀集团、爱美德、银座等箱包企业都在积极打造品牌,通过专卖店、移动电商等平台拓展品牌内销渠道,但整体而言,平湖箱包的研发设计与品牌推广能力还不够强。

  为此,作为推动平湖箱包整体转型的重要平台,平湖·国际箱包城于2011年6月正式开建,也几度成为西瓜灯节重点推荐项目,今年也不例外,箱包城尚未交付使用,广场上已经办了场小规模箱包博览会。

  国际箱包城会不会成为第二个平湖服装城?现在看来,一切还是未知数。

  不过,投资方新秀集团董事长施纪鸿信心满满。“国际箱包城是一个箱包全产业链的交易平台,它是一个新型交易市场,面对的客户跟海宁皮革城不一样,我们要面向华东乃至全国的采购商而不是零散的消费者。”

  施纪鸿希望借助国际箱包城打造“皮革在海宁,箱包在平湖”的目标,建成后年交易额达100亿以上。

  在嘉兴,最让人担心的是专业市场一味卖铺不注重后期经营管理,因此而关门的专业市场不少,如海盐的紧固件城、桐乡的鞋业皮革城等等。不过,施纪鸿强调,国际箱包城不是商业地产,是箱包行业的平台。为何要建国际箱包城?他说,他看到了平湖箱包发展的软肋:产业存在同质化问题,而同质化的原因和平湖市缺少生产其他品类箱包的原材料市场有很大关系。

来源:

相关文章

快讯

热榜

  • 品牌
  • 招商
  • 专题
  • 展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