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治国离不开高素质法治队伍,作为政法类人才的培养摇篮,西政始终坚持内涵发展,专注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以人才培养职业化为目标,形成以实务教育和论辩文化为特色的人才培养机制。”据介绍,为培养具有更多良好职业素养的法治人才,西政提出贯彻实施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力求通过5至10年努力,培养卓越的应用型复合型法律职业人才、涉外法律人才和西部基层法律人才。
一是要力求通过5至10年努力,打造符合法律职业人才培养规律、彰显西政办学特色、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法学本科教育。探索建立符合现代大学精神与治理结构要求的法律职业人才分类培养机制。建立法学专业教育与法律职业教育深度融合的法律职业化人才培养机制,推动整个法律职业人才培养模式综合改革及其培养机制转型重构。
二是为应对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和国家对外改革开放,建设涉外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经过5至10年努力,培养具有坚定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具有国际视野和民族意识,能够参与国际法律事务,在国际经贸投资等领域运用涉外法律和国际规则维护国家利益的高素质涉外法律人才。培养具有跨法律文化沟通能力,熟悉国际规则,有专门性语言能力与知识储备,信念执著、品德优良、本领过硬的区域经贸法律人才。
三是通过招生、培养、就业等模式改革,用5至10年时间将西政建设成为西部基层法律人才培养体制、机制创新平台,为国家培养一批具有坚定社会主义法治信念与奉献精神、具有良好司法职业素养和较强实践能力的、服务西部并扎根西部的基层法律人才。
依托学科优势服务法治建设
“在社会服务方面,西政将立足重庆,面向全国,服务地方法治和中国法治建设。”据介绍,近年来,西政与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等司法部门以及地方政府、高校等多方合作,协同创新。近年来,参与对全市195件地方性法规和176件政府规章的清理工作,参与对我市涉及企业发展法制环境的789件市政府及其部门的规范性文件进行评估。多名教师担任政府法律顾问,受托参与150余部法律、法规的立法及修订工作。
面向社会开展法律咨询服务和文化传承。每年“三下乡”、法制宣传日以及学生社团法律诊所等活动,都利用专业优势,提供免费法律服务。西政与央视《法律讲堂》栏目共建西南法文化研究传播中心,推出系列节目,利用传媒传播法文化。
据介绍,依托法学学科独特优势,西政将一如既往服务社会。一是实现地方立法、司法、执法咨询服务智库,为地方立法、司法、执法提供智力支持。二是建设全国一流法治研究团队,服务重庆地方法治实践需求。三是全面系统建立地方法治信息数据中心,为地方法治研究和时间提供信息支持。四是建立国内一流法治评估中心,服务国家地方法治工作。五是建立高端法学人才培养基地,培育高层次人才。六是建立国际性法学理论学术交流中心,加强国际合作机制。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