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童装天地 > 武汉 > 刘子清:建设武汉临空新区 打造中部国际门户

刘子清:建设武汉临空新区 打造中部国际门户

12月19日至20日,中国临空经济国际高峰论坛在武汉临空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东西湖区)成功举行。为此专访了武汉临空港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东西湖区人民政府区长刘子清。

  武汉临空港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东西湖区人民政府区长刘子清(左)接受记者专访。

  12月19日至20日,中国临空经济国际高峰论坛在武汉临空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东西湖区)成功举行。围绕临空经济与城市空间融合发展、中国民用机场发展、航空物流、高端制造、通用航空产业等重大命题,与会专家提出了许多前瞻性、战略性和创新性的思想理论。为此专访了武汉临空港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东西湖区人民政府区长刘子清。

  武汉:正在迎接大临空时代

  航空运输成为全球范围内配置高端生产要素的重要途径。交通方式的变革深刻影响着生产要素的配置格局。刘子清说,18世纪是大航海时代,19世纪是铁路时代,20世纪是高速公路时代,现在正进入大临空时代。从任何一个机场出发,12个小时内都可直接连通世界。借助航空运输,内陆城市与沿海地区站在了同一起点,参与全球产业链的分工。

  临空经济区日益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依托航空港,美国孟菲斯、法国戴高乐、荷兰阿姆斯特丹等已发展成为全球著名的国际空港经济中心。我国临空经济区也快速发展,全国有27个省份的58个临空经济区正在规划和建设中。上海虹桥临空经济区用5平方公里的土地,创造了上海市近5%的税收收入。

  刘子清认为孟菲斯为武汉临空港开发区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范例。美国中部城市孟菲斯,虽然最初机场规模并不在全美机场前十之列,由于联邦快递的入驻,一跃成为美国的航空大都市,被称为“美国的门户”。武汉临空港开发区与孟菲斯在诸多方面惊人的相似。从地理位置看,都位于国家内陆地区。从人口和幅员面积看,两地基本相当。从交通条件看,从孟菲斯乘飞机2小时、汽车10小时可达美国大多数城市,拥有全美第四大内河港——密西西比河港;从武汉临空港乘坐飞机2小时内,高铁4小时可达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全国主要城市,覆盖全国90%的GDP和85%的人口,与全国第二大的内河港——阳逻新港相连。从产业结构看,均致力于发展现代物流、食品医药和装备制造等产业。

  刘子清指出,做大做强武汉临空港开发区恰逢其时。国家为支持武汉发展临空经济,在东西湖区设立武汉临空港经济技术开发区,这是全国唯一以“临空港”命名的国家级开发区。

  国家实施国家长江经济带和新丝绸之路“一带一路”战略,武汉临空港正处于“一带一路”的交汇点,贯穿新丝绸之路的中欧国际货运铁路“汉新欧”专列从这里始发。

  湖北省整合武汉、孝感两市临空资源,以武汉临空港开发区为主体,将东西湖区全域500平方公里和武汉黄陂区、孝感孝南区两地部分区域,规划为总面积1100平方公里的临空经济发展区。

  武汉天河机场有望成为全国第四大航空枢纽。武汉天河机场目前是中部地区综合运力最大的机场,拥有国际航线31条,可直飞欧、美、亚三大洲。2016年天河机场三期投入使用后,机场旅客吞吐能力将达到3500万人次。到2030年,旅客吞吐量将达到80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达到150万吨。

  刘子清强调,临空经济区与综保区相生相长。世界临空经济就是从1959年爱尔兰香农综保区开始的。武汉市实施大临空、大临港“双港”联动,武汉空港新港综合保税区即将获批。

{page_break}

  武汉临空港开发区:湖北临空经济的实力聚集区

  武汉临空港开发区位于长江中游,汉江之滨,幅员面积50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50万,与东西湖区实行“区区合一”的行政管理体制。2014年,财政收入有望突破200亿元,人均GDP和财政收入连续九年位居全省第一。与湖北省地市州相比,工商税收仅低于于襄阳、宜昌。武汉临空港开发区具有以下特点:

  多式联运的通达之区。形成了铁、水、公、空四路齐备的立体交通网络。机场通道迅捷高效。三条快速通道将开发区与武汉天河国际机场融为一体,形成了10分钟空港交通动脉。铁路交通直达欧亚。沪汉蓉铁路、汉丹铁路穿城而过。“汉新欧”国际铁路货运班列每周发车,直达捷克。公路网络四通八达。沪蓉高速、京港澳高速、107国道等交通干线贯通全境。路网密度每平方公里243公里,居湖北首位。水运航道通江达海。区内拥有36公里的汉江航道和舵落口港、青锋港两个港口。全国铁路集装箱武汉中心站设在我区,实现铁水联运。公共交通完善。在湖北率先实现全域公交直达。规划有10条轨道交通线路,现已开通2条,在建5条。

  刘子清指出,武汉临空港开发区是基础雄厚的产业之区。食品加工业高度集聚。可口可乐、达能食品、双汇等国内外食品行业巨头均落户本区,连续八年被评为全国食品工业强区,被工信部授牌为“全国新型工业化(食品产业)示范基地”。装备制造业快速增长。形成了以TCL为代表的机械制造集群,以洲明科技为代表的电子产业集群,以东风实业为代表的汽车配件产业集群。现代物流业聚集发展。形成了以京东为代表的电子商务板块,以美国联邦快递为代表的快递板块,以美国安博为代表的现代物流板块,以汉欧国际公司为代表的多式联运板块,以全球商品直销中心为代表的国际贸易板块。总部经济和商贸服务业繁荣发展。集聚了中国电建、良品铺子等总部经济项目,武汉客厅等大型文化创意及会展项目,初步形成了集商务会展、总部办公、休闲旅游为一体的现代服务业聚集区。

  武汉临空港开发区是迈向国际化的开放之区。外资及世界500强企业不断涌入。刘子清说,全区已有外商投资企业337家,其中世界500强企业29家。全球食品企业10强中的7家,国际快递业四大巨头美国联合包裹、联邦快递、荷兰邮政、德国邮政,排名全球前5的商贸零售企业法国家乐福、日本永旺聚集本区。台资企业纷至沓来。引进统一、台玻等台资企业103家,成为中西部地区最大的台资聚集区。口岸功能日益完善。聚集了国家铁路口岸、湖北电子口岸、公路口岸三大实体口岸,保税物流区与天河机场搭建了“虚拟空港”口岸。国际交流不断扩大。北大附中国际学校、协和国际医院等配套设施不断完善。定期举办国际啤酒节、国际赛马节、国际汽车产业高峰论坛等活动。

  武汉临空港开发区是竞相创业的活力之区。市场主体繁荣活跃。全区拥有各类市场主体5万8千家,注册资本金1051亿元。中央企业争相落户。吸引神华集团、中信集团、中粮集团等32家中央企业来本区投资,近三年央企投资额超过300亿元。区内企业投资踊跃。2013年工业投资增长51.2%,今年黄鹤楼科技园增加投资70亿元、周黑鸭增加投资50亿元、华润集团增加投资35亿元。商务成本相对低廉。

  武汉临空港开发区是滨江滨湖的生态之区。开发区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生态禀赋良好,汉江绕城、径河穿城、府河护城。拥有湖泊21个,水域面积100平方公里,占全区面积21%。拥有金银湖、杜公湖两个国家城市湿地公园。2015年中国(武汉)国际园林博览会将主会场设在本区。一个特色鲜明、颇具格调、不失乡愁的滨江滨湖生态新城已见雏形。

{page_break}

  努力打造中部地区国际门户

  刘子清表示,开发区确定的发展目标为:抢抓国家“一路一带”战略、湖北中部崛起、武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机遇,发挥综合交通优势和产业优势,按照“独立成市、产城联动”的思路,加强配套建设,做大做强临空产业链,努力将武汉临空港开发区打造成为 “港、产、城”一体化发展的示范区、中部地区国际门户、中国重要的临空经济中心。

  空间布局:形成“一城、五园”的发展格局

  一城,即临空港新城。规划面积104平方公里。重点建设三大核心。一是泛金银湖商务中心,引进航空、金融、商贸企业总部,建设临空港CBD。二是径河新城中心,以临空港行政大厦建成使用为契机,不断完善政务、医疗、教育、居住、娱乐等公共服务。三是海峡创业中心,创建国家级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

  五园,即食品医药产业园、临空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综合保税物流产业园、临空高科技产业园、都市农业生态示范园。

  食品医药产业园。规划面积22平方公里。重点发展快销食品、时尚食品、保健食品、生物医药等产业,打造中部地区绿色食品之都。

  临空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规划面积56平方公里。发展以电子元件、集成电路为代表的电子产业集群;以汽车零部件、模具制造等为代表的机电产业集群;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力争建成中部地区高端装备制造基地。

  综合保税物流产业园。规划面积20平方公里。重点发展国际贸易、跨境电子商务、进出口加工、保税展示等核心业务,建设辐射中部、连接国内外市场的枢纽型综合物流园区。

  临空高科技产业园。规划面积66平方公里。重点发展飞机零部件制造、航空电子、航空维修、航空新材料等临空高新技术产业,建设成为中部地区航空科技创新基地。<

来源:新华网

相关文章

快讯

热榜

  • 品牌
  • 招商
  • 专题
  • 展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