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2日,翠丰集团(Kingfisher)宣布以1.4亿英镑,将旗下亏损的百安居中国(B&Q China)70%的股权出售予连锁零售企业物美集团。
“在经济快速增长时,人们往往没有太多动力去通过整合来创造价值,但当经济增速放缓时,需要通过整合创造更有效率的平台。”接受专访时,洛希尔股本市场顾问(Rothschild Global Financial Advisory)消费行业全球主管Akeel Sachak表示。
洛希尔股本市场顾问在此次交易中担任物美集团的独家财务顾问。对于中国零售业,Sachak坦言将会看到更多行业整合活动,外资零售企业面临如何找到适合自己的可持续的盈利模式这个难题,而本土零售企业大多是零散的区域性“玩家”,需要通过整合来提升效率。
水土不服
翠丰集团并不是第一个在中国市场“认输”的外资零售企业。去年3月,欧洲最大的家电卖场万得城退出中国;去年8月,英国最大零售商TESCO以成立合资公司的方式,将其在中国内地131家门店80%的控股权售予华润创业。
“外资零售企业在中国发展不顺,有很多原因,一个是提供的产品不适合中国消费者,另一方面是他们缺乏如何在中国管理零售企业的经验。”Sachak指出。
而随着中国经济增速减缓,零售业整体面临更大挑战。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及冯氏集团消费业报告,2013年,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较上一年名义增幅13.1%,为2007年以来最低,实际增幅仅11.5%。今年上半年,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名义增幅进一步跌至12.1%。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的《中国连锁零售企业经营状况分析报告2013-2014》(下称“《报告》”)显示,2013年中国零售百强销售额突破2万亿元,但增幅首次出现个位数,仅为9.9%,零售百强销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也从2009年的10.8%下降到8.7%。预计2014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还将下降0.7个百分点。
对于翠丰集团而言,旗下百安居在华发展的症结是一直没能找到一个可持续的盈利模式,同时又缺乏具备本土营运经验的管理者,在卖给物美之前,百安居中国业务已经连续亏损7年,其门店数量已经从高峰时期的70家缩减至39家。
这个症结也是其他失败同行的通病。“很多企业在开始进入中国的2年内表现很好,但之后就会被本土零售企业超越。”Sachak表示。
根据《报告》,2013年中国连锁百强前十名企业中,仅大润发(康城投资中国)、沃尔玛和百盛挤进名单,其中百盛还是唯一一家年销售额为负增长的企业。
“外资零售企业面对来自中国对手的竞争,而后者对于中国消费者的需求显然更加了解。”Sachak坦言,另一方面对于很多中国市场上需要解决的问题,中国人也比外国人更明白应当如何处理。
《报告》提供的一组数据显示,中国零售业的发展模式正从跑马圈地的外延式扩张转向快速占有成熟资源的并购重组。2013年,中国零售行业并购市场已经开始活跃起来,传统零售业并购交易量同比增长超过44%,并购交易总额约为2012年的4倍。
“当中国经济增速开始放慢时,外资零售企业可能就需要考虑是否还要继续以现有方式在中国经营,但对于任何一个大型跨国公司,又不可能完全忽略中国这个13亿人口的市场 ,这是一个临界点。”Sachak坦言。
如何找到在中国市场发展的恰当模式,再次成为外资零售企业需要思考的问题。Sachak认为,在当前的环境下,不仅是零售业,外资企业整体在中国的发展速度可能都会大幅减慢、减少在中国的投资,或者寻求本土合作伙伴继续发展。
市场的另一边,尽管中国本土零售企业拥有对消费者了解、对市场熟知等优势,想要独吞市场仍然需要时间。
“中国零售企业大多是区域性的,比较分散,从食品零售业来说,距离成熟市场仍有一段距离,还有不少需要从外资对手身上学习的。”Sachak表示,很多中国零售企业的发展还是集中在本土范围,并购的对象也会以外资在中国的业务为主。
而对外资来说,在与中国对手的竞争中,获胜的难度越来越大。Sachak认为,面对不可忽视的中国市场和摆在面前的巨大挑战,找到合适的中国合作伙伴是外资零售企业更好的发展模式。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