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年度以来,棉花下游采购不旺,销售数据较差,一直成为市场看空的主要因素。但近期在国家推出的新疆棉销售搭售配额政策的刺激下,销售进度明显加快,国内棉花价格逐步企稳,市场心态好转,同时一些外部刺激因素的出现,有望推动期价稳步上行。
本年度初期,新棉销售惨淡,销售数据同比下降明显。据国家棉花市场监测系统统计,截至2014年10月31日,新棉销售量仅30.4万吨,同比减少88.6万吨,较过去四年里的正常年份减少87.5万吨。造成销售数据非常差的原因有两点。一是今年棉花价格一路下跌,企业均不敢大量囤棉,原材料库存普遍维持在15至30天的用棉量。二是今年新花上市较往年推迟半个月以上,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销售量较往年偏少。
由于销售数据较差,国家拟以新疆棉销售搭售配额的方式促进销售,起到了较为明显的效果,特别是元旦前的两个星期,累计销售量达到60万吨。同时,纺织企业的正常补库也对销售量的提升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此外,轧花厂迫于资金压力,降价销售也吸引了大量的纺织企业和贸易商。据国家棉花市场监测系统统计,截至2014年12月31日,累计销售皮棉202万吨,这意味着11月、12月两个月共销售棉花170万吨。
理性地分析该数据,其体现了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纺织企业出于对进口配额的需求,提前采购了一定的棉花,并不反映实际需求。二是体现正常的经营需求增量,今年国内纺织企业面临诸多的利好信息,需求得到一定的提升也合乎情理。
相关链接:
原油从去年7月的高点113元/桶跌至当前的50美元/桶,跌幅过半,而从供需面看,跌势并未终结。此次原油的下跌源自供应端的大幅增加。美国页岩油不会减产,这可以从历史上页岩气的产量和价格走势看出。
而且对于长周期资源品来说,价格越低,反倒越有动力增产。正如刚刚公布的去年12月俄罗斯和伊拉克的产量,前者创苏联解体以来的新高,伊拉克南部出口创纪录高位。全球第一大原油生产国沙特更是一再表明不会减产的立场。
美国作为全球第一大原油消费国,也是此次原油增产的主产国,情况并不乐观。美国能源部数据显示,截至去年12月末美国原油和成品油商业库存(不包括大约7亿桶的战略石油储备)略低于11.4亿桶水平。比绝对库存水平更重要的是上个月商业库存的变动情况,12月美国原油和成品油商业库存上升。
值得注意的是,年末炼厂通常会降低库存以尽可能减少上缴税款,但去年年底库存却出现上升。回顾历史,从1980年到现在,仅仅有两次12月原油库存上升,一次是2008年金融危机,一次就是去年。剔除这两年,自1980年以来12月平均库存降幅为近3200万桶。
另一方面,国际能源署预计今年第一季度全球石油日消费量将较去年第四季度减少近100万桶。因此高企的库存格局下,需求端也较为疲弱,原油跌势仍没有终结。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