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童装天地 > 国际数据 > 2015/16年度美国陆地棉出口净签约量为45吨

2015/16年度美国陆地棉出口净签约量为45吨

美国陆地棉出口装运量为4.67万吨,创本年度新高,较前周增长21%,较前四周平均值增长11%,主要运往土耳其、中国(1.05万吨)、越南、印度尼西亚和泰国。

  美国农业部报告显示,2014年12月26日至1月2日,2014/15年度美国陆地棉出口净签约量为3.40万吨,较前周增长68%,较前四周平均值减少13%,主要买家为中国(1.58万吨)、越南、中国台湾、印度和巴基斯坦。2015/16年度美国陆地棉出口净签约量为45吨,主要买家为日本。

  美国陆地棉出口装运量为4.67万吨,创本年度新高,较前周增长21%,较前四周平均值增长11%,主要运往土耳其、中国(1.05万吨)、越南、印度尼西亚和泰国。

  2014/15年度皮马棉净出口签约量为1996吨,较前周减少13%,较前四周平均值增长82%,主要买家为中国。

  皮马棉出口装运量为1089吨,较前周增长91%,较前四周平均值减少16%,主要运往中国(499吨)、印度、秘鲁和日本。

  相关链接:

  10月下旬至11月上半月,是新棉集中采收期,处于原棉新旧交替时期的国内棉花市场因资源紧张的支撑而短暂止跌企稳,甚至稳中“求强”。10月以来,纺织企业原料库存见底,补库意愿较强,赴疆询价、采购新棉的企业增多,而新棉上市较往年推迟,加上市场炒作不断,导致籽棉、皮棉价格涨声一片,似乎 一夜之间库存压力和需求疲软烟消云散,此阶段市场冲动大于理性。10月下旬至11月上半月统计,中国棉花价格指数CCindex3128B累计微幅上涨 17元/吨,11月15日运行在14786元/吨价位上。

  11月下半月至12月上半月,棉花市场迎来第三轮下跌行情。随着新棉陆续采摘上市和企业补库需求的放缓,市场渐渐降温,前期入疆采购皮棉的纺织 也陆续撤回,新疆站台皮棉成交量价齐跌。新棉集中上市导致的供过于求的忧虑如“寒潮”般袭来,国际市场的下跌趋势也让国内市场看空情绪加剧,而山东某大型 纺织企业皮棉收购价格频繁下调(累计下调1300元至13000元/吨),且限量收购,严重打压了棉市行情,成为跌势加速的导火线。

  终端市场的不景气,下游消费不足使棉花市场购销冷清,棉花销售压力倍增;棉花经营风险随之加大,不少棉企停收观望。棉市再次呈现上市初期那种棉农不愿卖、棉企不敢收、纺织厂不想买的僵持局面。11月下半月至12月上半月统计,中国棉花价格指数CCindex3128B累计下跌1145元/吨,跌幅7.74%,12月15日运行 在13641元/吨价位上。

  12月下半月开始棉花现货价格终止大幅下跌之势再度弱势盘整运行,直至年底。因年末纺企原料库存再度告急,同时,市场传言新年度配额发放与新疆 棉采购比例挂钩(时限为12月31日),刺激纱厂集中出手购买新疆棉,掀起一波补库行情,支撑国内棉花现货价格止跌企稳。内地纺织企业询价、采购也有所增 加。但此次补库行为以优质皮棉和高等级外棉为主,市场上大量品质一般的棉花一如既往面临滞销的问题,棉花整体购销情况仍显冷清。

  全年统计,中国棉花价格指数CCindex3128B累计下降5929元/吨,降幅30.35%,年末运行在13605元/吨价位上,比当日电子撮合1501合约高732元/吨、比郑棉期货1501合约高420元/吨。

  而在棉价持续下行和消费需求疲滞的压力下,加之进口棉纱、布的冲击,纯棉纱布市场行情终年疲软难振,销滞价降,旺季不旺。市场成交低迷,品种分 散、批量零散,没有大宗交易,价格疲弱下滑,但降幅小于棉花。生产企业经营困难,去库存步履维艰,资金周转不畅,用工难问题也突出,效益大幅下滑,规模企 业亦感到运转困难,限、停、关、转的企业数不断增加,开工率不足。经过一年的振荡下跌,年底国内棉纱跌幅已明显收窄,价格已跌至底部,后期下跌空间有限。 此外,随着内外棉价差的逐步缩窄,我国棉纱线进口量有明显回落,但东南亚在中低支纱线领域依旧具有优势。


来源:

相关文章

快讯

热榜

  • 品牌
  • 招商
  • 专题
  • 展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