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6月,积家于上海开设了全国首家顾客服务中心,除了为购买过积家腕表的顾客提供维修服务外,还提供腕表保养、检测、选购咨询等便捷服务。于此同时,积家率先将自己的订阅号升级为了服务号。
在实体销售网络中提供尊贵服务一直是奢侈品擅长的领域,而通过线上新媒体与顾客互动方面积家也一直处于奢侈品行业相对领先的位置。目前的积家服务号提供的服务主要通过自定义菜单的方式跳转至一个基于Html5开发的微网站的形式来体现,融合了表款查询、最新动态、门店查询、会员等板块。
虽然暂时整个界面略显粗糙,有点没那么“奢侈”,但至少感觉到积家在微信这个方面想通了两件事情:
1、绝大多数过去通过APP来解决和呈现的内容现在可以用微信公众号来解决,不但可以节约APP开发与推广的费用,也能让顾客更加方便。
2、通过微信公众账号来组建线上的粉丝社区,通过运营将“生”粉变成“熟”粉,再尝试进行销售转化。
我们不难通过这样的安排洞见未来适合积家的O2O场景:品牌为顾客在线下提供更加方便、舒适的服务的同时通过微信服务号来更加便捷的获取顾客与沉淀顾客。并且结合未来互联网技术,品牌可以更加直观地获取顾客对于品牌的反馈,这种反馈可以不仅仅局限于腕表,甚至可以延伸到穿戴搭配、生活方式、社交活动等。线下通过优质售后服务切入成为了线上粉丝社群的入口,而线上粉丝社群经过运营又成为了线下的客流量。
相关链接:
2014年8月初,爱马仕终于在中国大陆的新媒体亮相,推出了官方的微博、微信账号。相较于其他奢侈品品牌可谓是姗姗来迟。
私下与同在奢侈品行业的朋友讨论,大家纷纷觉得以爱马仕的江湖地位,之前迟迟不肯开通微博、微信公众账号应该取决于奢侈品历来端着的态度。认为这些新兴的媒体太俗太low,但随着爱马仕在中国大陆屡屡见诸报端的负面信息以及奢侈品在中国大陆市场遇到的“寒冬”,爱马仕似乎也有点端不住了。
一直以来,爱马仕以饥渴营销而闻名,坊间一直有一只包要等N年之类的传说。但又有一种说法是,这些包都被藏在小黑屋里,只要有钱根本就不需要预定。虽然众说纷纭,但我们有理由相信,当针对有钱人的销售预期不那么乐观,同时又似乎不能放弃掉好容易建立起来的稀有限量气氛的时候。爱马仕就需要去寻找那些“并不是那么有钱但渴望拥有爱马仕的人群”了。
显然通过线上的传播能够让品牌与潜在消费群体快速的建立联系,而微博、微信显然是最容易上手并且用户量最大的平台。
但其实也给我们带来了另一个新的话题,类似像爱马仕这样的品牌,在中国大陆市场开设的门店数量相当有限,那么这种通过互联网传递品牌的做法落地起来似乎又是一件麻烦事。假如线上的运营做的很好却又不提供线上购买,那么线下渠道未触及到的顾客又该如何实现转化呢?
估计他们自己也发现了这个困境,所以至今爱马仕的微博、微信都还是暂时以推送信息为主要内容,故粉丝数量都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显然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法是有的,可是作为传统中的奢侈品行业,有勇气和决心进行改变么?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