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逐步提高,人们向往更优质的商品、服务和生活。然而,过高的税费抬高了商品成本,从而影响消费者的购买意愿,降低了实体经济需求,抑制了经济活力。
在这种背景下,我们制造企业应该做出产品的特色和自己的品牌,让享誉全球的“中国制造”,从“合格制造”变成“优质制造”、“精品制造”。
所以,我们应抓住机遇,加速转型升级,生产出让消费者买得起的好商品,促进内需长效发展。企业自身应加强精细化管理,提升员工工作效率,降低制造成本和人力成本;扶植时尚品牌,做好战略性发展规划,形成中长期的长效名牌培育机制,在中国的优质土壤中扶植他们优质成长;进一步深化税制体制改革,特别是在与衣食住行等与生活最相关的制造业领域增值税改革和消费领域的消费税改革,通过减轻实体经济税费负担,进而从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产生刺激,拉动内需;进一步深化改革,降低商业成本,控制租金不合理高涨现象,考虑降低水、电、物流等成本费用,真正降低实体经济压力;进一步深化改革,引导产业转型升级,由加工制造环节向研发、设计、品牌延伸,促进制造业向产业链的高端发展,由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发展;完善各城市的商业规划,促进各城市的商业繁荣,方便人民出行和购物,加快特色商店的发展; 引导消费者增强民族自信心,让大家能够感受到购买国产时尚品牌是很光荣、很自豪的事情。
相关链接:
当前,随着我国劳动力成本的快速提升,制造业企业特别像纺织、电子等劳动密集型企业生产成本显著增加,但由于国内各行业产能过剩及东南亚等国制造业的崛起,我国成品价格难以提升。在企业利润空间不断受到挤压的情况下,转型升级的任务就显得极为迫切。通过大规模的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用工成本。近年来融资成本一直居高不下,成为制造业企业越来越重的负担,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发展。
针对企业面临的问题,建议采取以下措施,多方共进、多措并举,从而进一步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有效缓解企业融资成本高的难题。
一是政府加强对银行业的监管,统一规范银行涉企收费标准,加强对银行各种“金融创新”的监管。监督银行业采取措施减少企业的融资费用和融资成本,限制银行贷款实际利率的向上浮动范围,降低中间手续费,取消担保等费用,杜绝银行以购买理财产品、强制一定比例存款额等违规行为作为放贷条件。
二是进一步缩小银行存贷款的利率差。放宽准入条件,允许民间资本发起设立各类股份制的小型商业银行,促进民间金融成为多层次融资体系的组成部分,通过竞争来降低资金的价格;拓宽民间热钱投资渠道,引导游资热钱回归实体经济。
三是加强银行支持企业、服务企业的功能,在融资上最大限度让利于企业,避免过度与企业逐利。银行业自身需要进一步降低运行成本,学习国外银行的运行模式,创新赢利手段。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