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童装天地 > 经营宝典 > 解读成本管理理论的发展

解读成本管理理论的发展

战略成本管理就是立足于对企业发展有长期性、根本性影响的问题,以此为依据运用成本数据和信息制定政策,以便在市场中取得竞争优势,确保实现公司目标。

  在现代市场经济下,企业的目的是在合规的情况下最大限度的获取经济效益。要提高经济效益,企业必须重视成本管理。从上个世纪70年代以来,涌现出一些先进的制造方式,如:敏捷制造、柔性制造、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等,使得传统的成本管理方法不能够适用现代的生产制造模式。在这种形势下,涌现了很多新的成本管理理论和方法。

  20世纪80年代初,开普兰发表了一系列关于改革管理的文章,其中1988年发表了《正确计算成本才能作出正确的决策》,第一次提出间接费用分配问题的症结在于直接成本比例减少、间接成本比例增加而现行成本制度没有能够及时顺应这一变化,并提出新的方法称为作业成本法。作业成本管理的基本原理是:视企业的工作流程为一系列作业的集合,根据市场需求,以顾客定单为起点,核定作业消耗量、作业成本,提示资源动因、作业动因,并进行成本动因管理、作业管理,减少供产销各环节的存货积压、资金积压,提高公司经营效益。企业实行作业成本管理,首先要明确作业的耗费,而要达到这一点,就必须以作业成本法计算为基础。

  具体实施作业成本管理是要遵循以下程序:(1)分析积累顾客价值的商品的各项作业,建立作业中心;(2)归类汇总企业相对有限的各种资源,并将资源合理分配给各项作业;(3)对生产经营的最终商品或劳务分类汇总,明确成本对象;(4)发掘成本动因,加强成本控制;(5)建立健全业绩评价体系,加强成本管理的绩效考评。

  战略成本管理从宏观的角度将影响成本因素扩展到了生产系统以外,着眼于企业长期性、根本性问题的解决。战略成本管理就是立足于对企业发展有长期性、根本性影响的问题,以此为依据运用成本数据和信息制定政策,以便在市场中取得竞争优势,确保实现公司目标。战略成本管理的基本思想包括成本的源流管理思想、与企业战略相匹配思想、成本管理方法措施的融入思想和培养职工的成本意识等。它强调成本管理要从成本发生的源流着手,所采取的成本管理战略方法措施要与企业的基本战略、企业的发展阶段相适应,各种战略措施之间要相互配合;成本管理的方法措施体系只有融入到管理过程与业务活动之中,才能真正发挥作用;控制成本需要全体职工的共同参与,要培养职工的成本意识。

  实行全面成本管理要求在产品开发、设计、制造、销售、服务、考核等多个环节,全面地实行管理和成本预测、决策及控制,使自己生产的产品在同类产品中质量好、成本低、价格合理,从而获得市场的认同,并占领市场,保证企业经营目标的最终实现。

  全面成本管理大致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新产品开发设计阶段。这个阶段的成本管理中的成本核算非常重要;第二阶段,产品成本是企业商品生产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消耗补偿的价值。这个阶段的成本管理是一种生产消耗和费用要素的动态过程,是控制成本消耗偏离定额(标准)的过程,是挖掘生产潜力的关键阶段;第三阶段,完工产品入库后成本会计计算实际成本阶段;第四阶段,产品销售费用(成本)控制阶段。企业应以良好的产品质量,合理的产品价格,良好的售后服务吸引购买者,扩大产品销路,占领产品市场。从加强成本管理的角度来看,企业的领导者和有关职能管理部门应加强对这部分费用的监管,并实行严格预决算制度,一切开支均应确定标准,按标准列入年度预算,经有关主管领导和有关部门共同审查批准之后执行,年终送审决算,以杜绝浪费。

  这些成本管理的理论和方法是在新的经济环境中产生的,他们突破了传统成本管理理论和方法的局限性,能够比较准确的反映产品的成本为决策者提供科学依据。但是我们还应该看到这些理论和方法也不是尽善尽美的,他们各自还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需要不断的完善;另外,各方面之间也缺乏一定的系统性,需要后来人投入更大的精力将各种方法进行整合。


来源:

相关文章

快讯

热榜

  • 品牌
  • 招商
  • 专题
  • 展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