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全球植棉面积有所下降,但在亩产提升和弃耕率走低的对冲下,2015/2016年度棉市供应压力不减。中国产棉区同样面临上述风险。
国际棉花咨询委员会(ICAC)发布的7月全球产需预测认为,2015/2016年度全球植棉面积预计为3130万公顷,同比减少6%,不过受益于弃耕率下降和单产略微提高,植棉面积减少给产量带来的负面冲击被部分抵消。同时,预计全球棉花产量为2390万吨,同比减少9%;预计全球棉花消费量为2490万吨,同比增长2%。
虽说产需缺口达到100万吨,但由于预估2014/2015年度全球棉花期末库存为2190万吨,同比增长9%,库存消费比为90%,因此到2015/2016年度,全球库存仍有2090万吨,同比仅回落5%,棉市高库存景象依然存在。
USDA的预测更为悲观,其在7月全球棉市产需报告中称,由于中国棉花消费量减少,且化纤用量和进口纱数量显着增多,预计2015/2016年度中国棉花库存将增加54.4万吨,进而刺激全球期末库存调增40多万吨。
希腊债务危机和美元升息预期强化一度令国内郑棉期货价格大幅重挫,尽管随后市场消化掉系统性风险,但面对国内外棉市供应压力不减而下游消费低迷的现状,郑棉期货主力1601合约还是维持偏弱走势,期价在12600—12800元/吨的区间内窄幅整理。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