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南京棉花行业新春座谈会”备受关注,市场流传出很多版本的“观点”和“期望”。其中最为热议的当属“棉价降至八九千,纺企还要看一看”的流言。对此,让我们听听特约纺织专家吴法新先生参加此次会议后的个人观点。
棉价会到八九千?这句话不是我说的,是1月13日由国投南京公司和郑州商品交易所联合举办的“棉花行业新春座谈会”上嘉宾提出来的。当时,江苏一家“吃粗粮”的大型纺织企业表示,如果拍储棉花质量符合要求,而且送到江苏工厂的价在10000元左右的话,才会考虑采购。当时在场的嘉宾回答说,照此计算,除去公检、运输等费用,抛储的价格要在8000-9000才能满足送到江苏工厂10000元左右的目标价格。
我在想,这么低的抛储预期价格有关方面会不会心疼呢?我觉得“他们”应该不会心疼。目前正处在“去库存、去产能、去杠杆”的大背景下,棉花去库存也将是大势所趋,并且2015年国家储备棉出库公告里明确提出是轮出,因此,那些混进储备棉花库里的“粗粮”能尽早出库消化掉,何乐而不为呢?
新疆棉花曾经是纺织企业求之不得的优质棉花代表,但是经过这几年的折腾被“和平演变”成了下游纺织企业眼中“粗粮”,部分只能用做粗支纱和气流纺纱,就好比大家闺秀沦落成为丫环,这可能是继A股之后的又一大国际笑话。2015年参加拍储的公司告诉我,有些储备棉花看看指标都不错,等棉花拉到工厂一看,“凤凰变乌鸦”,只能自认倒霉,严重挫伤了纺织企业2016年再次参加拍储的信心。
其实中国棉花的“产量—消费量”并不难计算,即使不能做到十分精确,但是用合理的数理统计的方法也能算个八九不离十。非不能也,实不为也。模糊的数据对谁有利,大家心里明白。1月14日,网络上《中国或考虑出售部分库存棉花》一文被刷屏,文中的观点和数据其实已经是属于老生常谈,没有什么新意,但是此文出来以后,一直不见有关方面出来“辟谣”或者“说明”,业内人士认为这绝对不会是空穴来风。
2016年,如果储备棉花真的以10000元的价格送到江苏工厂,那么国产纱的竞争能力就会增强。根据计算,相应的原棉普梳环锭纺21支价格大约在15000元/吨,普梳环锭纺32支价格大约在16500元/吨,这样的价格也就可以暂时把进口纱(尤其是21支、32支)挡在国门之外了。中国小型纺织厂也就得到了暂时喘息的机会,用时间换空间,慢慢的消化国储棉也就有了可能,尽管时间会很长,但是总比看不到希望的好。
在南京的会议上还有几家大型棉纺企业,例如江苏悦达、南京新一棉、南通大富豪公司,他们表示即使储备棉花的价格到了每吨1万也不会采购,因为国营大厂经过这几年的转型升级,大多生产的品种是对棉花要求很高的80支以上纱线,如果储备棉不能满足要求,他们就会去境外想办法,这里指的“去境外想办法”不一定是说到境外采购原料,还包括去境外设厂,没有足够适用的棉花,中国棉纺厂再有能耐也成不了“巧妇”。
南京会议上,路易达孚棉花部总经理李楠的报告也是非常精彩。他说道,除去中国因素,其他国家的棉花消费量并没有多大的供过于求,并且目前全球纺织业非棉纤维的使用量也在增加,随着化纤产品科技的发展,化纤制品的使用量已经赶上棉花纤维的使用量,棉花被边缘化的现象正在蔓延。
2016年是猴年,棉花价格“猴性十足”,也注定不会是很太平的一年。我认为,棉花市场未来的形势会很严峻,如果国际油价长期在每桶30美金左右徘徊的话,会导致PTA和涤纶纤维的价格一落千丈,到那个时候国际油价拖累国际棉花价格大幅跳水是大概率事件。也许过不了多久,真能见到八九千元一吨的棉花,甚至更低。
来源:中国棉花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