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初,海关总署透露2015年我国跨境电子商务出口和进口同比分别增长了4.9倍和16倍。而有数据显示,2015年“黑五”整体成交额比同期增长近30倍,订单额增幅近35倍。但在这些振奋人心的数字背后,则是跨境电商饱受争议的假货、维权难等负面消息。
更糟糕的是,跨境电商正在享受的政策红利或许即将结束,这些市场和资本的宠儿们,做好了直面残酷竞争的准备了吗?
2014年7月,海关总署接连出台《关于跨境贸易电子商务进出境货物、物品有关监管事宜的公告》和《关于增列海关监管方式代码的公告》、即业内熟知的“56号”和“57号”文,从政策层面上承认了跨境电子商务,也同时认可了业内通行的保税模式,此举被外界认为明确了对跨境电商的监管框架。
在两个文件公布前,“6+1”个跨境电商试点城市开放则给予了跨境电商税收上的优惠政策,即通过跨境电商渠道购买的海外商品只需要缴纳行邮税,免去了一般进口贸易的“关税+增值税+消费税”。
更大的政策红利则来自2015年4月2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中关于降低进口产品关税试点、税制改革和恢复增设口岸免税店的相关政策,这表明了政府促进消费回流国内的决心。
但传闻中新的税制改革,意味着跨境电商的政策红利期即将结束。据腾讯科技了解该新版政策的主要内容包括:跨境电商零售进口不再按行邮税计税,这意味着,税额50元以内免征的优惠也将随之取消;个人单笔交易限额2000元,个人年度交易限额2万元,限额内交易免征关税,进口环节的增值税和消费税减免30%征收;超出限额的部分,按一般贸易方式征税。
有消息称,该政策将于4月8日起执行,更进一步的消息是该政策或许将于广州保税区优先试行,然后在今年上半年覆盖国内所有相关保税区。据跨境电商内部人士对腾讯科技表示,目前该政策已经基本通过,只有一些具体数字仍在讨论中。
目前,试点城市对跨境电商进口,实行按行邮税征税的政策。按商品种类分,行邮税有四档税率——分别是10%、20%、30%、50%。一般来说,由于行邮税打包了进口环节增值税和关税,整体税率水平,较一般贸易要低,缴税50元以下还可以免于征税。但此前关于行邮税代替关税和增值税的一直存在质疑,也有评论称行邮税模式导致国家税收流失的说法。根据最新的跨境电商收税模式显示,极少部分商品税负会降低,但绝大部分品类商品税负将增加。
针对最新的跨境电商征税传闻,蜜芽CEO刘楠表示欢迎:“我们很期待相关税法的出台,这意味着国家现在对跨境电商领域非常认可。”
但也有不愿具名的资深跨境电商高管对腾讯科技表示,如果传闻属实将对跨境电商造成伤害:“首先,调整价格是肯定的,因为现有电商纯利润没有过10%的,但是增值税增加幅度接近12%;第二,对母婴类等刚需商品电商是毁灭性的,因为提价12%这个比例会让母婴跨境电商彻底丧失价格竞争力;最后,消费税本身正好也处在改革范畴,这有可能会进一步拉大一些热门产品中外价格差。”
在他看来,跨境电商税务模式修改后的重大利好则是履约成本和高客单价商品:“以2000为额度,可以增加用户的客单价,降低履约成本;对于高客单需要50%税率的产品,由于目前销售占比小,未来的预期向好,商品丰富度将会增加。”
聚美优品高级副总裁刘惠璞则对腾讯科技表示,在税改后会造成跨境电商商品吸引力下降。“税改后所有商品将有5%到15%的价格增长,这必然会造成吸引力下降。”刘惠璞认为,“和2016年相比,跨境电商行业或许将进入一个调整期,这是因为2015年跨境电商跑的太快了。”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