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日本央行等本国央行采取货币宽松政策,却导致货币升值,市场这是怎么了?对此美国银行报告说,市场或许已不关注央行现行的政策,而转为关注央行未来会采取的政策,并由此作出反应。其预测今年部分央行将会因通胀压力和数据转好等,放弃宽松货币政策,下一个重大外汇交易机会或产生于此。现将全文翻译,以供读者参考。
过去几年来,外汇交易者主要关注的三要素有:全球风险情绪,大宗商品价格,央行采用宽松和非常规货币政策的可能性。这三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影响,是外汇交易者获得资本利得面前的一座大山。
事实上,往回看,这三要素确实能够解释此前的几大外汇市场波动:当安倍采取宽松货币政策时,日元走弱;当欧洲采取量化宽松时,欧元走软;当油价暴跌时,商品货币贬值;当瑞士在欧债危机中放弃瑞士法郎对欧元的最低汇率时,瑞士法郎走强;当美联储采取量化宽松时,新兴市场货币升值,而当美联储收紧政策时,新兴市场货币贬值。
然而,今年以来,外汇市场的某些基本要素却发生了改变。风险情绪和大宗商品价格仍然是影响外汇市场的两大要素,其中以中国经济状况和油价变动对外汇市场的影响为典型代表。然而,市场对央行政策的反应却有了很大不同。
日本央行、欧洲央行、新西兰央行、瑞典央行和挪威央行都出乎市场意料地采用了宽松的货币政策。然而结果是:这几个国家的货币都升值了;而除了新西兰股票市场以外,其他国家的股价都出现下滑。由此也引发了对央行货币政策有效性的质疑。相比而言,新西兰央行的货币政策对于货币贬值是最有效的,而挪威央行的货币政策是最无效的。
货币贬值也许不是宽松货币政策的最主要目标,但在采取宽松货币政策后,反而导致货币升值和股价下跌,绝对是一个未解之谜。关于这种现象,我们最近提出,市场已经不再关注央行正在实施的政策,而是转为关注央行将要做或者将不做的事情。
在日本央行的案例中,投资者将日本降息至负利率,看作了量化政策已经达到极限的一个信号。投资者的这种逻辑,直接挑战了安倍经济学 -- 尽管全球风险情绪上升,市场对日本未来在4月将采取更宽松的货币政策的预期增加,日元还是升值了。事实上,我们在年前报告中,将美元/日元为100作为尾部风险范围,而现在我们将其纳入了基线风险范围。
在北欧国家的案例中,瑞典数据表现良好和挪威通胀上升,直接导致这两个东欧国家的宽松货币政策无效化,因为投资者都将此看做一个买入当地货币的大好机会。新西兰的货币政策在我们看来,是这五个国家中最有效的,然而,这是因为新西兰央行依然有较大的传统货币政策空间。市场对于耶伦三月鸽派言论的反应,对此提供了进一步证据。耶伦试图在三月劝服市场,美联储拥有第三个使命-- 维护全球市场稳定性。
在欧洲央行的案例中,投资者错误地将德拉吉的不会有更进一步降息的表述,看作了欧洲央行的宽松货币政策已经达到极限的信号。而有明显证据表明,负利率效果并不明显,欧洲央行很有可能会采取更进一步的量化宽松。欧洲央行曾表示,存款利率未能达到目标,如果经济前景恶化,可能会进一步降息。实际上,欧洲当前不仅欧元走强,通胀预期和股价甚至还跌回到最初。市场的现在的情况,不禁让人感觉欧洲央行好像从来没有采取过任何措施对付目前的困境。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