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泉州检验检疫局晋江办事处(以下简称“晋江办”)获悉,今年上半年晋江共签发各类产地证4704批,货值近20941.19万美元。其中自贸区产地证批次1818批,货值近9982.93万美元,可为企业获减进口国关税998.29万美元。
在“海丝”沿线国家中,签证份数前5名的分别是韩国、泰国、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签证份数增长较快的国家是韩国、新加坡、越南、菲律宾、巴基斯坦,体现了晋江辖区巩固传统贸易市场,积极开拓南亚等新兴市场的成效明显。
晋江办相关负责人分析指出,去年12月20日中韩自贸协定生效后,晋江办积极宣传,并重点开展“一对一”帮扶,指导相关出口企业用好用足中韩自贸协定优惠,有力提升了企业的自贸协定利用率和利用便利性。出口韩国的亚太贸易协定证书和中韩自贸协定证书共签发420份,签证金额1437.5万美元,可为晋江辖区出口韩国产品减免关税约108万美元。
在晋江辖区出口“海丝”沿线国家的签证产品中,签证金额前5名是鞋类、服装、雨伞、机械设备、瓷砖等,体现出晋江辖区推动重点出口行业转型升级的趋势,装备制造等新的出口主导产业不断壮大,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保持良好竞争力,高附加值产品出口比重有所提高。
相关链接:
“无论是从血浓于水的血缘之亲而言,还是从两岸未来的合作前景而言,这次签约合作都将意味着两地合作深化。”20日,台湾跨境通协会与泉州台商投资区电子商务协会签约合作跨境电商项目,台湾跨境通协会理事长陈一峰表示,除了商品进一步对接外,同时也将对两地电商人才进行互补、促进。
当天,第十四届“6•18”海峡两岸人才交流合作大会泉州专场启动,近百家台湾人才机构、企业代表与泉州当地企业对接、洽谈,实现8项签约。包括台湾1111人力银行与泉州台商投资区人力服务中心签约入住泉州台商投资区、“台湾中华两岸创业发展协会”与泉州华光职业学院签约合作观光休闲发展研究项目、台湾汎亚人力资源集团与泉州颐和医院签约合作高端医疗人才引进项目等农业、观光、医药方面8个项目。
陈一峰来自有“小泉州”之称的台湾鹿港,也是“泉州惠安女婿”的他说,以前台湾商品进入大陆都通过小三通的方式进入大陆,如今两岸也应该通过电商平台,形成新的交流方式,两岸都已经进入新的电商时代。
每年都来参加两岸的“6•18”展会,台湾1111人力银行执行长王晓乔告诉中新社记者,签约之后,除了引进更多台商进入泉州,也将同步提升两岸人才的整体水平,建立两岸人才资讯平台,形成两岸人才的常态化交流。
截止2015年底,泉州市累计批准台资企业1466家,1995年成立的泉州市台资企业协会入驻的企业已超过200家。自2011年以来,泉州市共组织了32个团组赴台交流活动,涉及光电、文化创意、鞋服设计等20多个行业领域,泉州市先后陆续出台引进台湾优秀人才、泉州市台湾青年创业基地、泉州市重点产业(行业)人才赴台等方案,促进两地人才交流深化。
与泉州华光职业学院签约合作后,“台湾中华两岸创业发展协会”执行副会长吴建宏也将进入该校开展专题讲座。他认为,目前两岸很多方面的资源可以互补,比如台湾软实力一直不错,而大陆市场广阔。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