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到不利气象条件影响,重污染的天气状况仍在持续维持。在环保部督查组元旦期间展开的重污染天气应对专项执法检查中,有个别企业存在擅自生产、撕毁封条等行为,违反限停产规定;个别企业未严格落实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减排措施。针对上述问题,各督查组已督促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进一步调查,依法严肃处理,尽快落实整改要求。企业的这种做法无疑是触犯了法律,但是企业撕毁封条擅自开工,职工按照企业要求开展生产是否算违法呢?
如果职工不按照要求开展生产,又是否算是旷工或违纪呢?对此,调查结果显示,在诸如雾霾天气企业撕开封条开工这样的情况下,职工如果明知企业存在违规违法情况,多数网友不愿意参与工作。但是也有网友表示工作是为了生活,往往也会身不由己。专家表示,企业违法违规,职工迫于压力之下不得不展开生产,不应承担法律责任。
当雾霾逐渐成为生活中的“重要”一部分时,守护穹顶之下的环境成为每一个人的责任。如今,在环保部督查组执法期间,个别企业无视专项执法检查,撕毁封条擅自生产的行为无疑是对整个社会和环境的不负责任,也触犯了新修订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的相关规定。值得关注的是,在企业违规生产的过程中,职工始终处于一个较为尴尬的境地:一面是现有的法律与社会道义的约束,另一面则是来自劳动合同的要求,二者之间,职工会如何选择?
17%的受访者表示在知道企业存在违规违法的情况下会继续工作,52%的受访者表示不会继续工作,另外30%的受访者表示说不清楚。在明确表示会拒绝工作的受访者中,保护环境成了他们的共同目标。一位网友的留言代表了大多数支持者的观点:不管怎么说人的生存环境和健康是最重要的,钱再多没有健康生活一切都是白谈。该关停企业就关停,对企业违规生产的更要重罚,我们的确是需要发展经济,但是绝对不能以污染环境为代价!
不过,虽然空气污染情况牵动不少网友的心,环境保护也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共识。但是一位叫做“明天看我”的网友道出企业职工的无奈:“职工在企业中虽然有国家法律、工会来保护权益,但为了生存时不时还是会充当弱者的角色,为了生活只能选择继续工作了。”正是基于这种“为了生活”的原因,也让不少网友选择了沉默,即使知道企业存在不规范的行为,也依然继续工作。
唐毅认为,企业在要求停产、限产的情况下擅自开工违反了有关的法律规定。近年来不仅有国家层面的法律法规,地方也出台了与环保有关的相应法规。根据这些法律法规,不按规定停产、限产的法律责任承担主体为企业,职工迫于压力下不应承担责任。同时,如果职工在上述情况下不按照企业要求开展生产,属于服从法律规定而拒绝开工,并不属于违反规章制度,企业不得对其按违规处理。
在知道企业违规违法的情况下,职工是否有举报企业的勇气呢?对此,本报的调查显示,有60%的受访网友表示愿意举报企业,有21%的受访者明确拒绝,有17%的受访者处于犹豫之中。出现这一结果的原因无疑与举报的后果有关,本报曾针对企业职工“深喉”遭解聘的事件进行过调查报道。可以说,举报企业违规,不仅需要勇气,也需要策略。
面对企业的违规违法行为,有26%的受访者表示会考虑举报,有30%的受访者首先想到了企业的工会组织,有8%的受访者则认为拒绝工作就是最大的抗议,甚至有职工留言表示会以辞职表明自己的态度,另外有4%的受访者希望与企业谈判,寻找解决途径。曾经举报过企业安全隐患的张建表示,沟通方法很重要。“我那时候也没有多想,发现公司有违规操作就直接向老板反映了,没有想到等来的不是赞许,而是一纸调岗通知。”对此,唐毅律师建议,职工在遇到诸如此类状况的时候,要注意留下相应的证据和材料,万一遭到企业的不公待遇,可以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更多相关的资讯敬请关注世界服装鞋帽网吧。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