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达中国实际客户的提速实验结果
立达中国实际客户的提速实验分为两个产品,Ne 60和Ne 80的纯棉机织纱。两种产品的阶段性提速步骤相同。实验过程中,分别记录阶段性提速中的机器情况和纱线质量,用于最终的分析与总结。60支最终由16500转/分提速到21500转/分,提高了30.3%。而各项指标均在质量控制标准范围内。
由图1可见,在锭速为21500转/分时,千锭时断头数是14根,远低于控制指标20根。同时,纵观整个提速过程,断头并未有大幅度的增加。同样可见,随着车速的提高,纱线毛羽值并未出现大的波动,同样低于控制指标。
同样,由图2可见,在21500转/分时,60支纱线的条干、粗细节和棉结均未超出质量控制标准,而且在提速过程中,并未出现质量的急剧恶化。
另一品种80支纯棉机织纱速度由18500转/分提速到目标车速20500转/分,相对于客户原来的车速,提高了10.8%。而各项指标均在质量控制标准以内。
由图3可见,锭速达20500转/分的断头在14.8根/千锭时。同时也可以发现在整个提速过程中,断头在高速情况下并未有大幅度的增加。而客户担心的毛羽值在整个提速过程中未有明显变化,同样也在质量控制标准内。
同样,由图4可见,在锭速达20500转/分时,80支纱线的条干、粗细节和棉结已接近质量控制标准,同样也可看出,当速度突破19500转/分后,成纱质量虽会恶化,但程度不是很明显。
提速实验又会带来什么样的经济效益?
细纱提速后能耗分析
对于产量和能耗,我们对参与实验的两种纱线都进行了记录与对比。由表1可见,当速度提高30%以后(从16500转/分到21500转/分),相同的单位生产时间内,60支纯棉纱产量增加了27.7%(源于立达速度曲线的优化,单锭平均引纱速度提高),能耗增加24.8%。
同样的,由表2可见,当锭速提高10.8%以后,相同的单位生产时间内,80支纯棉纱产量增加了11%,生产每公斤纱的能耗增加则为4.4%。
实验结果可见,国内客户实现细纱机提速,并不会像客户所述面临毛羽提高、断头率增加及质量下降的风险。相反,根据实验的结果可得,毛羽和断头在整个提速过程中并未有大的变化,而质量的下降只要在设定的质量控制标准内也是被接受的。只要在提速过程中把握节奏,并注意观察断头率、毛羽和质量,客户必然是可以找到适合自己车速的。
细纱提速经济效益分析
细纱机提速的最终目的是让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收益。根据立达纺纱成本核算模型,我们模拟了纺纱厂的成本计算,将主要成本分为:资产成本,运营成本,能耗成本,人工成本及废料成本(见表3)。
60支机织纱从16500转/分提速到21500转/分后,锭速提高了30.3%,每天的总成本可降低14%,也就是1.2元/公斤纱。如果以50000锭的纺纱厂为例,一年按350天,每天24小时计算,总成本可降低512万人民币。
同样80支机织纱从18500转/分提速到20500转/分后,锭速提高了10.8%,每天的总成本可降低5.2%也就是0.61元/公斤纱。同样以50000锭的纺纱厂为例,一年按350天、每天24小时计算,总成本可降低165万元人民币。
综上所述,细纱机提速所带来的收益是巨大的,但实现细纱机提速需要的是各方各面的工作。实现细纱高速生产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考虑原料、工艺、设备、环境和专件器材等很多因素,企业在选择细纱速度时,需要结合不同原料、不同纱支、不同纱线应用综合考虑。只有满足质量要求、合理控制细纱断头,才能实现真正意义的细纱机高速。
来源:中国纺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