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童装天地 > 专家时评 > 2019年涤纶长丝行业大事记:内忧外患不断 企业步履维艰

2019年涤纶长丝行业大事记:内忧外患不断 企业步履维艰

2019年国内涤纶长丝产能进一步释放,同质化竞争格局日益激烈,国内供需矛盾不断升级,龙头企业通过不断

2019年国内涤纶长丝产能进一步释放,同质化竞争格局日益激烈,国内供需矛盾不断升级,龙头企业通过不断扩能提高行业集中度,话语权不断提高。为缓解国内竞争压力,部分国内生产企业扩展海外市场,今年以来涤纶长丝出口量激增。然而,贸易摩擦加快纺织服装产业及订单往东南亚转移,涤纶长丝内忧外患不断,企业步履维艰。

产能温和扩张,突破3000万吨

近年来,与聚酯原料PX、PTA产能大幅扩张不同的是,国内熔体直纺涤纶长丝行业产能一直处于一种温和扩张的态势,且近几年整体新增产能多集中在桐昆、恒逸及新凤鸣等头部大厂中。在产能温和扩张的态势下,熔体直纺涤纶长丝行业集中度不断提升。

图1 2015年-2019年国内熔体直纺涤纶长丝产能、产量变化

 

来源:隆众资讯

国内涤纶长丝产业在经历了2015-2017年产能增速逐步下滑的态势之后,自2018年开始,国内熔体直纺涤纶长丝产能增速重回高位,其中,2018年国内涤纶长丝产能增速在11.8%,而进入2019年,在全球贸易形势严峻及国内聚酯行业景气度逐步回落的拖累下,直纺长丝产能增速依旧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今年国内熔体直纺涤纶长丝产能已经成功突破3000万吨/年,到年底已增长至3069万吨/年附近,较2018年年底增速达8.3%。

而从产量方面来看,在2017年国内聚酯行业重回景气周期之后,国内直纺长丝产量遍快速增长,在2018年达到了近年来的最高水平(11.7%),而虽2019年行业景气度整体下滑,但在出口增速明显,及下游织造整体库存增加明显的共同作用下,直纺长丝产量延续高增长态势,据隆众资讯测算,2019国内涤纶长丝产量增速在9.8%附近,年内总产量将超过2700万吨。

表1 2018-2019年国内熔体直纺涤纶长丝新增产能一览

单位:万吨/年

企业名称

产能

投产时间

桐昆嘉兴石化

30

2018年2月

桐昆桐乡

20

2018年3月

新凤鸣中石

30

2018年3月

海欣纤维

25

2018年3月

桐昆恒腾

60

2018年5月

新凤鸣中石

30

2018年5月

福建山力

20

2018年6月

徐州斯尔克

10

2018年7月

福建百宏

20

2018年9月

新凤鸣中欣

30

2018年11月

江苏盛虹

25

2018年12月

福建经纬

20

2019年3月

立新化纤

10

2019年3月

嘉兴逸鹏

25

2019年4月

新凤鸣中跃

30

2019年7月

桐昆恒邦

30

2019年8月

桐昆恒优

60

2019年8月

桐昆恒腾

30

2019年9月

新凤鸣中跃

30

2019年10月

潍坊华宝

10

2019年11月

来源:隆众资讯

行业集中度不断提升,CR4提高至54.9%

从新增产能来看,近年来国内新增直纺长丝产能多以头部大厂产能扩张为主,截至目前,2018-2019年国内共计增加545万吨直纺长丝产能,而以桐昆、恒逸、新凤鸣、盛虹四家为首的头部大厂就增加了430万吨产能,占比接近80%。

表2 2017-2019年国内涤纶长丝产业集中度

单位:万吨/年

年份

直纺长丝总产能

桐昆/恒逸/新凤鸣/盛虹

CR4

2017

2534

1259

49.7%

2018

2834

1484

52.4%

2019

3079

1689

54.9%

来源:隆众资讯

而从行业集中度来看,近年来涤纶长丝行业集中度不断加大,截至目前,涤纶长丝行业CR4行业集中度已经由2017年的49.7%提高至目前的54.9%,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扩大。

减税红利,提振企业信心

年初,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以及海关总署联合发布了关于增值税改革的消息,从2019年4月1日起增值税税率调整: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以下称纳税人)发生增值税应税销售行为或者进口货物,原适用16%税率的,税率调整为13%;原适用10%税率的,税率调整为9%,以及扩大抵扣、加计抵减、留抵退税3项配套措施,是今年减税降费的“主菜”。这对我国企业来说是一项重大利好,新政策给企业带来很大的帮助。

图2 2019年涤纶长丝日度产销数据变化

来源:隆众资讯

降税消息公布后,聚酯市场信心受提振,下游询盘积极性提高,产销量大幅提升。年初涤纶长丝企业检修装置陆续重启,行业开工迅速提升,然下游织机复工迟缓,市场询盘气氛不畅,产销维持在3-5成附近,库存不断累加。降税政策执行前夕,市场气氛逐渐升温,涤纶长丝产销率不断提升,交易日内,较高产销在300%-400%,总体产销率在150%以上。诚然,除政策方面外,3月底PTA装置集中检修,也在一定程度上助推了涤纶长丝涨势,激发了下游织造企业采购积极性。

离岸人民币汇率“强势破7”

今年三季度以来,美元兑人民币汇率自2009年以来首次“破7”,人民币贬值主要由于美元走强所致,而9月初至今,人民币兑美元升值,期间累计升值2.3%,并于11月5日“返6”。

图3 2009-2019年美元兑人民币汇率走势


来源:隆众资讯

人民币汇率“破7”与当时经济下行压力增加有关。内部方面,8月我国工业生产放缓,投资、消费增速都较前期回落;外部方面,全球经济放缓趋势明显,国际经济环境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加,对我国外贸产生影响。综合考虑内外部因素,当时我国经济处于下行有所加速的阶段性低点,人民币汇率由此开始贬值并“破7”。

众所周知,现在国际贸易中大多数结算都采用的是美元计价,人民币贬值有利于增加贸易顺差,促进出口企业的发展。

出口增速明显,同比涨幅19.04%

图4 2015年-2019年涤纶长丝月度出口数据


来源:隆众资讯

从进出口方面来看,2019年国内涤纶长丝出口量较往年大幅增加,截至目前,1-10月涤纶长丝出口量已超222万吨,较2018年同期涨幅达19.04%,而年内净出口量也超过210万吨,这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为什么在业内普遍觉得终端织造需求偏弱的情况下,涤纶长丝产出却保持了一定的高增速。

而年内出口保持高增速的主要原因还是得益于我国聚酯产品整体竞争力较强,虽然美中贸易摩擦造成国内出口增速有一定放缓,但这也进一步加快我国化纤纺织行业的产业升级转型,并且行业整体竞争力越发强大。

贸易磋商几经周折

贸易战几经周折,历时十余次谈判,贸易争端愈演愈烈。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贸易摩擦在所难免。我国是发展中的大国,市场经济制度还不完善,政治制度、文化传统和美国都有很大的差异,出现一些贸易摩擦属于正常现象。

此次争端始于2018年3月,美国总统签署总统备忘录,依据“301调查”结果,将对从中国进口的商品大规模征收关税,并限制中国企业对美投资并购。而早在2017年下半年美国已经开始针对中国做出诸多不客观的负面评价,对华采取加征关税、限制投资等经贸限制措施,挑起经贸摩擦,并发起301调查。2018年3月8日,美国总统宣布,美国将在很长一段时期对钢铁和铝进口征收25%和10%的重税。但随后豁免盟友,最终被征收高关税的可能“只有中国”。在2018年间双方不断磋商,均无疾而终,征税范围不断扩大至鞋帽、纺织品等聚酯终端领域,并于计划提高部分商品的征税税额。2019年5月8日,中国商务部发言人表示,升级贸易摩擦不符合两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利益,中方对此深表遗憾,如果美方关税措施付诸实施,中方将不得不采取必要反制措施。

业内学者普遍认为引起双方贸易摩擦的原因和类型归纳为五种:1、因一方某些进口激增或者进口限制引起的微观经济摩擦;2、双方贸易不平衡导致的宏观经济摩擦;3、与国际投资有关的投资摩擦;4、因双方贸易制度不同引发的摩擦;5、因为技术性贸易壁垒引起的技术摩擦。历史20余月,经贸关系牵动全球,缓解两国贸易冲突,有利于中国,有利于美国,也有利于世界的繁荣与和平。按照常理和规律,即使作为推动谈判的最激进的手段,这场贸易战的意义也已经耗尽了,再接着打下去无论从经济还是政治上都难以解释。在10月份举行的华盛顿磋商已取得了一定成果,缓解了双方的贸易战紧张,再次燃起了两国公众及国际社会对中美最终达成协议的希望。

此前,10月23日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公布了第3批2000亿美元加征关税商品清单项下的产品排除公告,而美国当地时间12月12日,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公布了第6批2000亿美元加征关税商品清单项下的产品排除公告,本次排除共涉及44项产品,其中包括纺织服装产品3个税号。截至目前,美方已发布6批2000亿产品排除清单,其中第1批涉及2个纺织服装产品税号,第2批涉及3个纺织服装产品税号,第3批涉及7个纺织服装产品税号,第4批涉及3个纺织服装产品税号,第5批不包含纺织服装产品,共计18个纺织服装产品税号。被排除的产品在出口美国时将不再被加征301关税。排除有效期可追溯至2000亿清单生效之日——2018年9月24日。本次公告中列明的被排除产品的有效期为2018年9月24日至2020年8月7日。

目前来看,贸易摩擦对国内涤纶长丝企业出口影响有限,贸易摩擦导致的出口订单萎缩与人民币贬值对冲后,如上文提到,今年涤纶长丝实际出口量呈现增长的态势,然贸易摩擦或加速纺织产业外移。

纺织工业结构调整&产业升级

为优化区域布局,促进纺织工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增强纺织工业国际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工业和信息化部出台相关文件推进纺织产业转移。

纺织工业转移主要有三大方向:1、省内转移实现“双赢”构想;2、向中西部转移可兼顾出口和内需;3、产业向海外转移还不成熟,部分优势企业可考虑。从现有发展阶段来看,我国制造业还没有发达到向国外转移的阶段。日本、韩国、台湾他们出现产业空心化,制造业大规模转移是人均GDP超过10000美元以后。我国东部地区的人均GDP现接近5000美元,但是中西部地区只有2000美元左右。相比之下中西部地区还有很大空间接受东部的产业转移。

产业转移不是简单的设备转移,更是文化环境的改变,需要一段了解和适应的过程。向中西部转移,由于文化环境相同,投资风险很小。而向海外转移,要熟悉别国的法律,特别要避免与当地文化的冲突,风险较大。当然也有一部分优势纺织服装企业把生产基地转到东南亚地区,此类转移主要考虑的是改变贸易环境,也有部分成本因素的考虑。由于国际贸易环境发生变化及国内制造业比较优势逐步丧失等因素的影响,目前到越南、柬埔寨等地投资建厂的中国纺织企业已近千家,到孟加拉国投资的也有百余家。这些企业通过加快国际化布局和跨国资源配置来规避贸易壁垒和降低生产成本。因为这些国家对欧美出口不受配额限制,并能够享受最惠国待遇。同时,这些国家在税收等政策上给予了国外企业相当大的优惠空间,例如孟加拉对外资纺织企业减免10年所得税等等。对于中国纺织服装企业来说,无论选择何种转移方式,是向省内转移,还是向中西部转移,以及向东南亚国家转移,企业都要根据自身的现状,明确企业转移目的,有效实现自身利益的合理化,找到企业转移的契合点,理性有序的转移,实现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目前国内纺织产业开始逐步向中西部迁移,2017年以来,伴随着环保整治和供给侧改革的推进,江苏、浙江、福建、广东等省市传统纺织产业集群集中整治印染以及喷水织机。印染行业项目主要集中在落后产能淘汰以及新产能等量、减量置换,整体印染产能呈现逐步缩减的状态。

表 3 2017-2019年江浙地区喷水织机专项整治执行计划

单位:台

地区

2017

2018

2019

秀洲区

30728

--

--

吴江开发区(同里)

19

14

14

吴江高新区(盛泽)

18100

12200

11900

太湖新城(松陵镇)

3380

2535

2536

汾湖高新区(黎里镇)

7598

5699

5699

震泽镇

792

594

594

桃源镇

3387

2540

2540

平望镇

8257

6193

6192

七都镇

897

673

673

合计

73158

30448

30148

来源:隆众资讯

预计,未来5年原液着色涤纶纤维年均增长率或保持在10%以上水平。同时,织造产业逐步向河南、安徽、江西、湖北等中西部地区持续转移,引发涤纶长丝消费区域变化。据不完全统计,有近12.0万台喷水织机产能已在中西部地区扩大蔓延。

来源:

相关文章

快讯

热榜

  • 品牌
  • 招商
  • 专题
  • 展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