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3月份以来,各地纺织服装企业迎来了复工复产,可是,受全球疫情影响,纺织服装企业的海外订单逐渐乏力持续锐减。
3月21日,朋友圈流出这样一张截图,有网友称“福田一天取消了4500吨订单,也包括其的几百吨”,更是让众多旁观者心生寒意。
网友所说的福田实业,是世界最大的圆筒针织面料生产商之一,提供针织、染色、印花及整理等高度垂直的综合服务。除了占总营业额大部份之生产及销售针织面料的核心业务外,公司产品亦包括色纱、缝纫线及成衣。
福田实业此前曾发布公告透露,公司于2019年11月29日与全球最大的色纺供应商和制造商华孚订立了2022年采购框架协议,为期3年,根据协议,华孚控股同意向该集团供应棉纱、棉混纺纱、色纺纱及其他可能需要的产品,公告显示,2020年、2021年及2022年度采购年度上限均分别为6亿港元。
作为主要针织面料供货商,福田实业向超过40个国家的成衣制造商提供面料,生产括运动服、休闲服、睡衣和内衣等众多国际知名零售商和品牌的成衣,公司在中国、斯里兰卡及印度尼西亚均设有生产设施。
而受疫情蔓延、主动减少低价值订单等多重因素影响,福田实业2019年实现营业收入66.06亿港元,同比下降12.1%;毛利为7.61亿港元,同比下降7.3%;股东应占溢利为1.41亿港元,同比下降12.3%,
报告期内,福田实业的面料出货量按年减少约19.3%,而平均售价则由于产品结构的改变而按年上升7.1%。由于2019年年度集团的主要原材料棉纱价格相对稳定,因此集团2019年的毛利率略高于去年同期0.6%至11.5%。
报告期内,福田实业的核心业务——制造及销售色布及纱的营业收入占公司营业收入的87.9%,制造及销售成衣的营业收入占公司营业收入的12.1%.同期,公司整体毛利率为11.5%,营业额下降12.1%,主要是由于面料销售量减少约19.3%。而毛利率高于去19.3%. 主要原因为面料平均售价上升。
截至目前,福田实业已经形成了以“精、优、特”为标志的三大主力面料生产基地——江阴福汇纺织有限公司(“江阴福汇”)、东莞沙田丽海纺织印染有限公司(“沙田丽海”)及盐城福汇纺织有限公司(“盐城福汇”)的产能新格局,生产制造能力显著增强,其中:
江阴福汇面料厂房建于2001年,现生产能力月产达1250万磅成品面料,为福田实业的主力生产企业;
沙田丽海面料厂房建于1998年,现生产能力月产达750万磅成品面料,经过生产及管理模式重组和面料印花、化纤织染车间的改造和提升,以全面生产特色品种和结构面料,成为福田实业的骨干面料生产企业。
盐城福汇面料厂房建于2009年,现生产能力月产达450万磅成品面料,通过装备更新和工艺技术和产品开发标准的提升,在福田实业以PRC 产品研发和面向日本与中国内销市场的精细化产品生产为主要发展方向。
福田实业表示,2019年以来,纺织市场形势复杂多变和经营环境持续恶化,从2019年年底开始,公司果断减少低价值订单,主动放弃低价客户的订单需求,并努力拉高平均售价水平。同时,公司采取果断措施调整销售策略,努力确保前20大客户优质订单数量,以此稳定基本品种的订单数量,并积极发展小批量高价值品种的客户需求,配合主要客户新品种的试制开发需要,增加高价值产品的供货能力,以此提升销售价格,优化产品生产成本结构。
据悉,福田实业在中国国内的所有厂房已于2月底前复产,公司预计在目前特殊情况下,疫情对财务表现造成一定影响,预期最快要到2020年下半年才恢复正常水平,为此,公司通过加强控制成本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应对。
国家统计局和中国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以来,纺织行业受疫情影响经济运行压力明显加大。1~2月,全国规模以上纺织业(含纺纱、织造、针织、印染及家用、产业用制成品)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27.2%,服装业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28.9%,化纤业同比下降10.7%。有统计的15个大类产品产量全部负增长,过半类别负增长幅度超过30%。全国限额以上单位服装鞋帽、针纺织品零售额同比下降30.9%,网上穿类商品零售额同比下降18.1%,下降幅度明显超过食品、日用品等刚性消费需求产品。纺织品服装出口总额为298.3亿美元,同比下降20%。
不复工等死,复工找死,正在成为包括福田实业在内的众多纺织服装制造企业的困境。
业内人士认为,新冠疫情爆发以来,关于中国的疫情冲击引发全球产业链中断,加速产业链从中国外迁的担忧明显增加。不过方正证券分析师陶川表示,疫情对出口 的 直接冲击已经显现, 海外疫情 演化 对出口的二次冲击仍在发酵,为未来主要担忧 。从供给端看,疫情对出口的短期冲击主要体现在因货运受阻导致制造业供应链紧张,及企业复工延迟生产放缓,使原有出口订单交付周期延长,与 SARS 疫情不同的是,本次新冠疫情对全球经济影响将更多体现在需求端。特别是中国主要出口目的地经济增速放缓,进口需求减弱,将对中国出口形成进一步拖累。
招商证券谢亚轩坦言,从 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后向参与度持续下降,表明中国通过产业链升级,替代和减少对中间品的进口。张斌、王雅琦、邹静娴三人基于生产产业链和出口增加值率的计算发现,中国的出口增加值率不断提高,从 2000 年的 69%提升至 2014 年的 84%,其中加工贸易和一般贸易的出口增加值率分别从 56%和 85%增长至 78%和89%,增幅分别为 22 和 4 个百分点。通过对出口增加值率的分解发现,对出口增加值率提高贡献最大的是行业内效应,而不是行业间效应。这表明中国制造业企业的技术升级路线更多选择对所进口中间品的替代,而不是出口新的产品。
谢亚轩认为,随着人口红利逐步消失后,中国的劳动力成本优势就逐步减弱。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如纺织服装、家具、皮毛、羽毛、鞋以及文工体娱乐用品等行业的出口交货值在行业主营业务收入中的占比事实上从 2008 年以来一直都在下降,表明这些行业的外迁一直在持续进行,尤其是转入越南、缅甸和柬埔寨等周边具有劳动力优势的国家。
商务部外贸司一级巡视员江帆近日表示,目前,新冠疫情在全球呈现蔓延之势,今后一段时间内,外贸企业可能将遇到外需不振、订单减少等问题,为此,商务部会同各地方、各部门密集出台稳外贸政策,重点运用世贸组织规则允许的财税、金融、出口信保等手段支持外贸企业保市场、保订单,引导企业做好风险防范。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