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层进入审核深水区,一些公司已经开始打起了退堂鼓。
原本已进入转层IPO辅导期的自在传媒日前发布公告称,因疫情冲击上游行业,加之考虑到申报精选层首发上市的时机不够成熟,公司与安信证券友好协商,一致同意终止向不特定合格投资者公开发行股票并在精选层挂牌的辅导。
这意味着,新冠肺炎疫情对IPO市场的冲击正在进一步显现出来。有投行人士透露,由于不少冲刺精选层的新三板公司可能会在下半年上会,其必然需要以2020年上半年的财务状况作为审核依据,而年内的疫情将会给相关发行人的上市计划带来冲击。
另有业内人士指出,伴随着科创板、创业板注册制改革对于新兴行业的要求,传统行业中的拟精选层企业也将面临较大的市值考验。
转层审核工作悄然推进的当前,精选层种子选手的“改革预期”显然也在呈现出加速分化的趋势。
潜在的冲击
自在传媒的终止转层,无疑是这场新冠肺炎疫情的牺牲品。
资料显示,自在传媒主营业务为影视作品、网络自制剧、网络综艺节目、电视剧等娱乐营销策划服务。
“影视行业是受疫情影响冲击最大的几个行业之一,一方面是院线都停了,另一方面是减少聚集要求,基本也不拍戏了,整个行业几乎都停摆了。”北京一家影视类上市公司人士表示。
自在传媒在上述公告中坦言,其决定终止此次上市计划的原因,正是由于疫情冲击带来的上游行业不景气所致。
事实上,自在传媒本身的业绩也在呈现出下降趋势。
Wind数据显示,自在传媒去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为0.89亿元,净利润为0.13亿元,分别同比下降5.25%和17.72%,而早在一年前,自在传媒的营收还一度实现了30%以上的增长。
自在传媒IPO的折戟,也让其背后的诸多机构股东受到影响。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统计发现,截至2019年三季度末,自在传媒的前十大股东中,后七大均为机构股东,其中6家为有限合伙基金。
穿透股权结构能够发现,自在传媒背后有多家上市公司和机构的身影。
其中,越秀金控、华谊兄弟、博瑞传播、文投控股等多家上市公司,以及永盈基金、同创伟业、格上理财等机构均间接通过上述有限合伙基金参与了自在传媒的投资,而如今其转层及小IPO的“退堂鼓”,也在给这些上市公司及机构的该笔投资埋下了确定性。
在业内人士看来,自在传媒对转层的主动放弃,一方面意味着疫情冲击正在给一些拟转层企业带来实质性冲击,另一方面也说明精选层改革的相关要求和辅导备案及审核流程,正在给部分发行人带来压力。
“(自在传媒)撤回辅导说明精选层小IPO并不是只要符合转层条件就可以任意转层融资的,而是对企业的规范性、信息披露真实性乃至发行人的发行意愿有着严格的要求。”一位接近股转系统的投行人士表示,“不要认为由于是新三板,监管层就会放松审核。”
该人士同时表示,目前精选层的小IPO硬性门槛虽然相对A股市场更低,但在审核流程,合规性、信息披露等方面的要求却并不弱于上市公司。
另据其预测,后期可能会出现更多发行人选择主动放弃转层IPO,甚至会有已申报者出现撤材料,或者个别发行人可能将遭到上会否决,或不被核准的情况。
“虽然是资本市场的重点改革工程,但从科创板的案例来看,精选层的改革过程中,一定也会有更多不符合条件的公司的转层计划被迫流产。”上述投行人士预测称。
股转数据显示,截至5月19日,共有32家新三板公司进入精选层转层的审核受理程序,其中已问询家数已达21家,而处在辅导材料报送、辅导期和完成辅导验收三类状态的新三板公司,则多达104家。
市场冲击来袭
事实上,精选层冲刺的不确定性,已经在对新三板市场的潜在估值带来一定程度的拖累。
数据显示,反映新三板创新层价格情况的创新成指已经自5月6日达到1523.40点高位后一路下探至1483.94点,而该指数则在周线上出现了三连阴的行情。
“之前精选层改革刚刚启动时,其实创新层企业迎来了一轮普涨,而伴随着这些拟转层企业的相继辅导、申报、排队审核并接受问询,市场的分歧也在加大,有些公司的股价调整非常明显。”上海一家关注新三板精选层机会的私募机构负责人说,“从另一个角度看,在创新层中挑选企业押注转层投资的难度正在加大。”
另有投行人士透露,目前部分拟精选层公司的审核问询,其标准及问题指向与此前A股IPO案例的审核问询具有一定程度的相似性,这或意味着精选层的审核并不会因其非上市公司的属性而有所放松。
“有些拟精选层企业接受问询的问题,和同行业企业的A股公司非常像,这说明这些问题是股转的审核人员所关注的。”上海地区一家上市券商投行人士表示,“如果之前同行业公司在A股IPO时就没有解决此类问题,那么复制到精选层的审核逻辑下,这些问题恐怕也会构成拟IPO的实质性障碍,也给相关公司的转层预期带来不确定性。”
与此同时,原本押注转板预期的精选层改革,也因为科创板、创业板对新兴行业的特别支持而出现了更大的预期分化。
一方面,新三板精选层的“转层试点”的可转A股场所已被明确为科创板和创业板。
但另一方面,科创板、创业板却对上市有着严格的行业要求——去年以来创设的科创板一直以支持“硬科技”行业著称,对于发行人的所处行业具有清晰的定位和较为垂直的要求;正在进行中的创业板改革,监管层向券商征求的意见也显示,原则上不支持农林牧副渔、采矿、住宿餐饮、金融地产、居民服务、水电燃气、建筑交通等“传统行业”。
“如果是身处传统行业的挂牌企业,其转板预期显然要大打折扣,除非未来能够明确可以直接转主板,否则其估值必然将和一些新兴行业企业拉开较大差距。”上述私募机构负责人坦言,“甚至会有一些身处传统行业的拟精选层企业,就算过会了在询价定价阶段也要面临更大的发行难度。”
但其同时表示,估值差也会给精选层的价值投资带来一定的机会。
“目前行业估值出现分化已经是不可避免的事了,但是也会带来一定的投资机会,因为有些消费类公司,可能虽然不是什么新兴领域,但是公司价值很有可能被低估了。”上述私募机构负责人说。
行业“调节”之辨
值得一提的是,自在传媒受疫情影响选择放弃转层IPO,也让一些同行业企业颇感遗憾。
“疫情本来对行业就打击很大,IPO也不满足条件,行业只会加速衰退。”上述影视行业上市公司人士称。
也有业内人士提出,是否应当通过IPO政策方式加大对受疫情冲击行业、企业的支持力度。
“之前市场有考虑过疫情对发行人的影响,而且很多是业绩、基本面层面的冲击,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因为这些企业受到疫情冲击,反而应该更加受到IPO等政策的支持,所以在股转方面的鼓励下,也有发行人和投行建议尽量申报。”前述上海地区投行人士表示,“监管和交易场所是否也可以考虑对受影响较大的行业增加一些扶持力度。”
“但从自在传媒的情况来看,疫情因素的的确确是存在的,而且很有可能对转层和小IPO带来实质性影响。”该投行人士指出。
不过,也有分析人士指出,以自在传媒为代表的发行人撤材料事件,体现出了更明显的市场化特征。
“自在传媒能不能上,愿不愿意上,其实都是遵循自愿的,这体现了交易场所的市场中性原则。”北京一家上市券商策略分析师表示,“如果一味地支持受到疫情冲击企业IPO,虽然看似是一种逆周期调解,但实际上却是对投资者的不公平,也导致交易场所一定程度上被‘政策工具化’。”
“在精选层的市场化询价定价机制上,可能还会有像自在传媒一样的情况,就算不担心过不了会,也会考虑能否在询价发行环节实现顺利发行的情况,注册制的改革方向下,本来就不应该让所有公司都能顺利发行成功,否则市场就成了圈钱机器。”上述分析师表示,“真金不怕火炼,如果行业、公司真的没问题,这些暂时不考虑转层上市的企业,最终还是会回来的。”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