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童装天地 > 商业宝典 > 企业家手记|富润控股集团赵林中:红旗渠——至今仍然震撼

企业家手记|富润控股集团赵林中:红旗渠——至今仍然震撼

春节下了一个小决心,实地去看了一直想去的红旗渠,也算了却了50多年来的一个心愿。是的,这个心愿可以

  春节下了一个小决心,实地去看了一直想去的红旗渠,也算了却了50多年来的一个心愿。是的,这个心愿可以追溯到上世纪70年代初,那时上映了一部名为《红旗渠》的记录电影,看得热血沸腾。电影主题曲《定叫山河换新装》至今仍能哼唱,歌词“劈开太行山,漳河穿山来,林县人民多壮志,誓把河山重安排”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之后在影视、报刊等媒体上,也不时看到相关报道,红旗渠精神得到广泛弘扬。前两年又看了《红旗渠》的电视连续剧,想去实地看看的念头更加强烈。
  长假的高速公路是免费通行的,也没遇到什么堵车,一路顺利抵达了林州。下了高速公路,一幅红底黄字醒目标语映入眼帘——“红旗渠精神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沿兴阳线国道行驶不久,穿过一个渡槽,就到了红旗渠风景区。到达时已是下午三点,仍有众多游客在参观,停车场几乎是满的,车牌以“山河四省”居多,也算近水楼台吧。
  景区面积不算大,步行游览恰到好处。步道沿水而建,身在其中很难感受当年这里曾是一个极度缺水的地方。路边陈列着治水题材的雕塑,正当中白色红字的纪念碑分外高大醒目——“红旗渠就是纪念碑”。继续前行,便到了红旗渠的核心工程“分水闸”,红旗渠的总干渠就是从这里开始一分为三,来自浊漳河的水50多年来源源不断地通过三条干渠汩汩流向林州腹地,灌溉着54万亩良田。
  景区另一个标志性建筑是红旗渠纪念馆,占据了很大一个地方,馆内通过实物、雕塑、模型、影像等多种形式,展示了红旗渠建设的历史,生动还原了在20世纪60年代生活极其困难、物资极其匮乏的艰苦岁月,林县人民依靠最简陋的装备,完全用人力完成了这一惊天动地的庞大工程。这是怎样的一种精神、智慧和力量啊!
  参观完景区实在不忍匆忙离开,便决定在红旗渠迎宾馆住宿了一晚。宾馆背靠太行山,或者说就是依太行山而建,从登记到入住需要徒步走很长的一个上坡,好在走廊展览的内容比较丰富,除了“红旗渠精神”、“太行精神”,还学习了“扁担精神”和“谷文昌精神”,这些正能量让我这50年代出生的人倍感振奋。从宾馆窗口眺望,可以远远俯瞰林州城区,感受到地势的落差。红旗渠一号干渠从太行山腰穿流而过,仿佛悬于宾馆头顶,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人工天河”的壮观。沿着一号干渠有一条蜿蜒的小路,狭窄处只容一辆车通过,途径黑龙庙、清泉寺、苍龙庙,听名字就能感受到当地人民对水的极度渴望。最终,林县人民在党的坚强领导和强有力组织下,依靠集体的力量,凭借一锤一钎一双手,苦战10年,将长达1500公里的“人工天河”镌刻在太行山上,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这一“世界第八大奇迹”。
  这次实地之行最深的感觉有两个:一、“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在红旗渠的建设过程中有81位建设者献出了宝贵生命,他们中有专家、干部、群众,最小的还不满18岁,甚至有父亲牺牲后,母亲鼓励儿子继续参加建设的感人事迹。人定胜天,林县人民这种前赴后续、敢于牺牲的精神,什么样的河山不能重新安排!他们被历史铭记,永远镌刻在纪念馆山碑之上。
  二、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红旗渠的意义已经超过了一座水利工程本身的价值,这是一座历史的丰碑,永远镌刻在太行山上。纪念馆里《引漳入林工程总动员令》,现在读它仍然催人奋进,鼓舞人心。《动员令》上记载,“引漳入林工程定于2月11日开工,5月1日前夕竣工”,也就是说在当时国内最困难的1960年,要用仅不到3月的时间完成工程(但事实是,开工后才发现自然条件、技术条件、预算条件等种种方面都存在难以解决问题。会不会因为决策失误成为烂尾工程?是否需要果断止损?会不会努力到最后却没有成效?是否需要改变认知?作为总指挥的杨贵书记顶着压力在各种焦头烂额中一次又一次的重新部署,一个又一个解决遇到的具体问题。一直到9年后,也就是1969年7月才正式竣工)。虽然缓慢,但始终向前,过程的艰辛和纠结可想而知。这一历程也证明了只要方向正确并咬定青山不放松,终能齐心合力完成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决策标准,牺牲也有价值。如果方向错了,只能是费力,甚至可能越努力越不幸。红旗渠的伟大之处也正凝结其中,它被誉为“中国水上长城”、“人工第一大运河”。  
  有些事情在年轻的时候可能会觉得特别震撼,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阅历的增加、眼界的开阔,当初值得震撼的事物可能会逐渐淡漠。而红旗渠所蕴含的深刻意义、所展现的卓越成就和所代表的精神价值是超越时间和空间的。无论经过多长时间的洗礼,红旗渠依然能够触动我们的心灵,始终值得为之震撼!
  (作者为富润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

来源:

相关文章

快讯

热榜

  • 品牌
  • 招商
  • 专题
  • 展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