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时节,内蒙古兴安盟的图什业图亲王府内,两位绣娘吸引游客的目光。只见她们指尖轻牵细线,针尖在绣面上游走如飞,一朵朵牡丹逐渐“绽放”。
图什业图亲王府于札萨克第十三世亲王巴宝多尔济执政期间(1871年—1890年)建成,被誉为“草原上的紫禁城”,2017年于原址重建,现为科尔沁草原重要的人文景区。
9月26日,内蒙古科右中旗,学校社团内摆满了同学们的刺绣作品。 贝赫 摄
“王府生活雍容华贵,拥有众多绣女,专为王爷、王妃绣制服饰和生活用品,由此形成风格独特的图什业图王府服饰。图什业图刺绣亦成为图什业图亲王府世袭传承的一种蒙古族传统美术技艺。”内蒙古兴安盟科尔沁右翼中旗蒙古族刺绣(图什业图刺绣)传承人张春花说。
作为蒙古族刺绣的传统代表,图什业图刺绣做工细腻独到,讲究针法及纹路。“传统刺绣只需要绣布、绣线、顶针和绣针,针法有平针绣、盘绣、乱针绣等9大类40多种。”张春花说,图什业图刺绣体现了蒙古族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图案多取材于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花鸟鱼虫。
张春花介绍,牧民们认为凤是鸟中之王,象征吉祥、幸福、美好,以凤为纹饰的帽子、衣襟在蒙古族女性服饰上较为多见,通常会用五色线绣。
“对于蒙古族来说,鹿具有原始图腾的意义,故在荷包、枕头上会绣上鹿的形象。盘肠纹在蒙古族生活中经常看...
会员内容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