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光阴流转,天竹联盟与各成员单位携手走过了一段不平凡的征程。为庆祝天竹联盟成立二十周年,“天竹路 · 联盟情”栏目特别推出。这里,有定格历史的老照片,诉说着成员单位从萌芽到腾飞的奋斗足迹;有真挚动人的文字,记录了成员单位与联盟携手同行的温暖故事。致敬过往辉煌,汇聚前行力量。
在深圳纺织界,有一位自带“反差感”的人物——深圳贝利爽实业有限公司创始人马浩然。他生在北方天津市,身上带着黑土地赋予的豪爽与热忱。26岁闯深圳,骨子里浸透着改革开放前沿城市的敏锐与灵活。从改革开放初期揣着勇气南下搞进出口,到一头扎进纺织行业创办企业,再到成为天竹联盟20年风雨无阻的“坚守者”,马浩然的故事,始终与“纺织”“竹纤维”这两个关键词紧紧缠绕,更藏着一代创业者对一份事业的执着。
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南粤大地,无数人怀揣梦想涌向深圳。彼时的马浩然,还是单位里的业务骨干,因头脑灵活、敢闯敢干,被选派到深圳负责进出口业务。初到深圳,这座满是工地、遍地机遇的城市,让他既兴奋又忐忑。“那时候没有固定的模式,全靠摸着石头过河,今天能谈成一笔单子,明天可能就面临新的难题。”马浩然后来回忆起那段日子,总说最庆幸的是自己没怕过“试错”。正是这份敢闯敢试的劲头,让他在进出口领域摸爬滚打几年后,逐渐摸清了纺织行业的脉络——彼时国内纺织业正处于从“代工”向“自主”转型的初期,而海外市场对优质纺织品的需求日益旺盛。“既然懂行,不如自己干!”马浩然毅然辞去稳定工作,创办了深圳贝利爽实业有限公司,主攻内衣生产与出口。从选料、设计到生产、销售,他事事亲力亲为,北方人的实诚让他赢得了第一批海外客户的信任,南方人的细致则让他在产品品质上分毫不让。短短几年,贝利爽的内衣就远销东南亚、欧洲等地,马浩然也从“外贸人”彻底变成了“纺织人”。
如果说创办贝利爽是马浩然在纺织行业的“扎根”,那么2004年与“竹纤维”的相遇,便是他事业的“拔节生长”。那年初夏,马浩然像往常一样浏览行业网站,一则关于“竹纤维”的技术报道突然抓住了他的目光——这种从竹子中提取的纤维,不仅天然环保,还兼具吸湿透气、抑菌的特性,用来做内衣再合适不过。“当时脑子里‘嗡’的一声,就觉得这东西肯定能成!”他立刻托人联系研发机构,驱车千里去考察竹纤维生产基地,甚至自己买了原料回来反复测试。彼时的竹纤维在国内还属于新兴事物,市场认知度低、生产成本高,身边不少人劝他“别冒风险”,但马浩然认准了“天然、健康”是未来纺织业的趋势:“好东西不怕没人认,就怕没人敢推。”
2005年,第一届天竹联盟大会在杭州召开,马浩然作为核心发起人之一,全程参与了筹备。他记得当时对新型纤维,处于观望的多,参与者少。宾馆会议室,资料是大家手工装订的,就连参会人员的食宿,都是他和几位发起人分头协调。但就是这样一场“朴素”的会议,聚集了全国二十几家纺织企业、科研机构的代表——大家都看到了竹纤维的潜力,却也发愁如何打开市场。会上,马浩然第一个发言:“竹纤维不是‘小众货’,它该走进寻常百姓家。咱们得抱团,既要做产品,更要做文化!”这番话,成了天竹联盟最初的“初心”,也成了马浩然此后20年的行动指南。
从第一届到第二十届,天竹联盟大会见证了竹纤维产业从“蹒跚学步”到“茁壮成长”,而马浩然则是这场“成长”最忠实的参与者、记录者与推动者。20年间,他只缺席过一次会议——那是女儿在国外生子,他不得不远赴海外。即便如此,他每天都会给联盟的同事发消息,问“今天讨论了什么技术突破”“有没有新的企业加入”,甚至在视频连线时,还即兴念...
会员内容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