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高档品牌男装、珠宝、日化行业的傍“洋名”现象十分普遍。有业内人士表示,虽然这样做并非违法,但是国产货挂外国注册的牌子的做法有欺诈消费者之嫌,不少消费者和业内人士希望有关部门能及时界定、规范这种挟“洋”自重的现象。
服装品牌傍洋名 本土企业缘何“媚外”.虽然洋装的价格高,但却得到了很多消费者青睐,部分受访市民表示,之所以选择洋品牌,主要是因为质量好,服装样式也比较独特。商家的这种行为主要是利用消费者对国产品牌不信任、过分追求国外品牌的心理,希望用给自己品牌镀上“洋货”金。
第一条是通过国内商标代理公司注册国外商标,挂靠个国外总部办公地址,产品生产、销售及品牌持有人都在中国,这样品牌就是名正言顺的国外品牌,只是货还是中国货,洋品牌的名字用的合理合法。在国内的男装、女装和内衣品牌中比较普遍。
现在百货商场中高档男装品牌八成以上的服装都是‘洋名’,这些产品大多来自广州、惠州等地。有业内人士表示,虽然这样做并非违法,但是国产货挂外国注册的牌子的做法有欺诈消费者之嫌,不少消费者和业内人士希望有关部门能及时界定、规范这种挟“洋”自重的现象。
服装行业出现了好多身为年轻人的我们都念不出来的英文品牌名称。当然,这里指的是那些取洋名的本土品牌。这些品牌在服装的样式、搭配等方面都蛮时尚,再加上那个好像“发了点光”的英文名字,给人一种仿佛身在国外某个城市,买了穿上后就连外国帅哥都会看呆了眼的美丽衣裳。
近日,走访省会多家大中型商场发现,近八成的女装是以英文字母作为品牌名称,而这些本土服装被消费者误以为是国外品牌的服装,其实不少是冠以洋名的国产服装。
从天价但热销的达芬奇家具到遍布城乡的仿西式建筑,国人对洋名洋味的东西一向是情有独衷,甚至视之为优雅与品味,或是身份象征。而为了逢迎消费者的这种心理,国内很多企业也就崇尚取洋名、傍洋牌。
两个“乔丹”打官司,这个诉讼不仅使乔丹体育的上市面临背水一战,其产生的社会影响也引起了人们更多思考:抢注洋名成风,“吃快餐”“搭便车”层出不穷的情况,是否已从深层次折射出中国企业品牌文化的一种危机。
“放眼一看,好多衣服都打着洋名字,价格奇贵,翻看吊牌才知道,是国产的。”最近,有消费者反映,明明是国内生产的服装,却挂着洋名字。国产服装为何如此“崇洋”?
国内消费者对洋品牌的“偏爱”已不是一天两天,尤其是服装,从店面到商标再到包装,到处是一连串眼花缭乱的外国文字,让国人心甘情愿“掏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