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岁辍学,从一名卡车司机成长为固定资产8000余万元、年生产1亿支节能灯、年销售额3.5亿元的杭州来特电气有限公司董事长。凌晨一点钟,草根创业者王铁俊在电话那头讲述着自己8年的艰辛创业路。
8年前,他的企业只是一个仅30名员工的500平方米简陋作坊。如今产品远销韩国、越南、印度、欧盟、美国等国家和地区并站稳了脚跟。
灯管副品热销
激发我的掘金动力
我的第一份工作是装卸工,当年才16岁。上世纪90年代初,司机很吃香,我转行做了货车司机。当时人均工资才400-500元/月,我天天在路上跑,每月能赚2000元。
1993年,我进了一家生产节能灯管的台资企业做小车司机,后来跟着中方的老板出来开车。当时,节能灯制造行业在国内刚刚起步,温州、广州、杭州一带有很多企业需要大量灯管组装成品。我发现,厂里的销售人员把生产出来的节能灯管副品卖给这些企业,有的人甚至因此赚了上百万元。跑销售成了我十分向往的职业,当时每月开车的收入是1200元,心中便萌发了办厂生产灯管的想法。
节能灯制造业是朝阳产业,我知道市场潜力的无穷,但当时企业还和众多中小制造商一样无法突破规模,实现有效增长。
发现一个好的合作人
等于打开一片市场
因为合作不愉快,合伙人离开了我。一个人既管生产,又跑销售,还要盯牢技术品质,实在力不从心。这时,我得到了好友朴先生的帮助,他是一位韩国节能灯工程师。朴先生把我的产品介绍给韩国一家生产整灯的电器厂。
在朴先生的引荐下,韩国的企业来到我的厂里考察,对企业的资产进行了整体评估,折合人民币一共是54万元。产品在韩国市场打开销路后,赢得了好口碑,一些韩国企业纷纷和我们取得联系,下单过来。可惜厂子规模太小,没有这么大的生产能力了。
当时,我看中了一块16亩的土地,里面有8440平方米的现成厂房。2001年、2002年、2003年这三年,企业的产值从近2000万元增长到了8000多万元。
易守难攻,我需要
稳定的国内外市场渠道
节能灯制造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效益最好的时候,一个灯管能赚1元钱。随着企业增多、人工费用上涨等因素,近几年利润在逐渐下降。
2005年的时候,中国接到古巴的一批生产节能灯的政府订单。我没能从中分到一杯羹,但却意外得到了一份越南订单,要求我们生产3000万支节能灯管,总价值1.5亿人民币。
我当时欣喜若狂,和工人们加班加点的赶工完成了任务。但节能灯制造的高潮也随着这笔订单的完结而消退了。接下来,我面临的是庞大的生产设备闲置,工人们终日无所事事,沉重的行政管理费用压得企业透不过气来。当时,企业亏损达到几百万元。
挫折让人成长,面对困境,我没有倒下。制造业必须把握好终端市场才能不随波逐流。目前,我正在摸索整灯的研发、生产和经营。通过这次失利,我坚定了两个信念:第一是要建立国内市场的渠道;第二是要在国外设立自己的公司建设渠道。到2012年,企业将实现年销售收入18个亿,并做好整灯及灯具的开发工作,建立和完善从毛管到整灯再到灯具的一套完整的生产体系。
来源:每日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