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童装天地 > 宏观经济 > 货币自由兑换新解与资本账户的有限与定向开放

货币自由兑换新解与资本账户的有限与定向开放

关于人民币国际化讨论中的一个核心问题是人民币资本项下的可兑换问题。学界与金融界的大部分专家都将人民币自由兑换等同于资本账户的全面开放。在国际国内金融不稳定的背景下,如何实现平稳有序的金融开放是我们面临的一个极大的挑战。

  一、货币自由兑换的内涵及其演变

  货币自由兑换的原意是指金本位制度下纸币或信用货币的发行者(商业银行与后来的中央银行)关于货币与黄金之间自由兑换的承诺。发行者关于货币自由兑换的承诺给纸币或纯粹信用货币的流通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1922年在意大利热那亚召开的经济与金融会议引入了金汇兑本位制。金汇兑本位制与金本位制之间的本质区别在于货币的自由兑换已被货币的有限兑换所取代。

  1976年IMF二十国委员会的牙麦加会议达成了黄金非货币化协定。那么,黄金非货币化背景下“货币自由兑换”还有什么意义呢?考虑到货币自由兑换黄金的本义,国际组织或各国政府官方文件已不再提货币自由兑换。

  我们从理论分析和国际经验总结中得到的认识是:对主权货币国际化有意义的仍然是从货币自由兑换本义中引申的货币物质基础和市场交易基础的内涵。我们对黄金非货币化后的货币自由兑换提以下四方面新的内涵:

  (1)自由兑换意味着币值稳定或通货膨胀控制在社会可承受范围内。这意味着货币与具有使用价值的商品之间保持相对稳定的兑换比例和自由兑换条件;(2)法律能有效保护私有财产。首先,货币是财富的最基本形式。其次,私有财产都以货币计价;(3)发行国具有强大的可贸易品生产与出口能力,以保证境外持有人的国际货币具有相应的物质基础支撑;境外流通的货币本质上是发行国的负债,需要其生产的可贸易品来还;(4)该货币对境外持有人而言具有交易、结算和投资的便利或低成本。

  由此可见,将“货币自由兑换”等同于资本账户全面开放是相当片面和狭窄的认识。

  二、资本账户开放的国际经验

  我们关于G20资本项目开放度的研究发现,美元、英镑这些国际货币都已经实现了自由兑换,但是他们的资本账户开放度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高。而且近年来,G7资本账户开放度已全面回落。

  从1967年开始,AREAER每年公布一个资本账户开放度的二元测度指标,以描述成员国当年对跨国资本交易的管制情况。

  IMF的数据显示,G20中英国的开放度最高,在前11项中仅直接投资1项实施管制。加拿大、韩国和意大利并列第二,各有两项管制。俄罗斯与法国并列第三,各有相同的四项管制。最令人感到意外的是美国在前11项中居然在7项上存在管制。中国、印度与其他新兴市场大国管制程度很大。

  加拿大FraserInstitute资本账户自由度的G20相应指数显示(该指数10分为满分),1980~2000年间,发达国家保持着很高的自由度。英国和德国的自由度处在9~10分的高水平,美国与加拿大维持在8分之上。但本世纪以来G7的资本项目自由度都出现了回落。

  三、人民币自由兑换的实质

  我们从以上资本账户开放度的测算结果中有一个重要的发现,即货币资本项下的自由兑换与资本账户开放不完全是一回事。显然,充当国际货币的美元、欧元、英镑和日元应该早已实现了资本项下的自由兑换(即退出行政管制),但是我们从上述资本账户自由度研究中可以发现,除英国管制较少外,美国、日本和欧洲国家都存在多个资本项目管制。因此,我们需要把人民币资本项下的自由兑换与资本账户开放区别开来。

  上述国际经验分析中可以引申出一个重要判断,即人民币自由兑换对应的是行政管制的退出,但并不意味着放弃资本账户准出入的管理。只是管理工具将从传统的、中国特色的行政手段转变为国际通行的法律和经济手段。特别是资本市场的准入仍然可以通过法律(负面清单)、金融机构资格要求(QFII,RQFII)、托宾税、高比率法定存款准备金要求等法律与经济手段实施管理。比如外国企业去美国投资或并购,并非没有限制。美国司法部可以根据他们的负面清单以威胁国家安全或形成市场垄断等理由否决这些投资活动。另外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托宾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提出对外汇市场交易征税的建议以抑制短期资本流动。由此可见,人民币资本项下的自由兑换实际上是我国政府对资本账户的管理从行政手段转向法律和经济手段的过程。人民币自由兑换和资本市场的对外开放,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通过法律和经济手段管理资本进出的能力,后者我们亟待加强。

来源:

相关文章

快讯

热榜

  • 品牌
  • 招商
  • 专题
  • 展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