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童装天地 > 最新专题 > 目标价格制度促进市场调整产业链

目标价格制度促进市场调整产业链

目标价格政策目前进展总的比较顺利,市场定价机制已经开始发挥作用,不像以往由中储粮、中储棉及其委托机构单打,而是实现了多渠道收购。

  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完善价格机制,建立目标价格制度,首先在新疆对棉花、东北和内蒙古对大豆进行试点。

  “目标价格是与特定农产品的市场价格相挂钩的补贴方式。确定一个目标价格,在价格波动的时候,对价差进行补贴,以此来补偿农户收益,促进农业平稳发展。

  政府要根据特定农产品的生产成本、重要性、比价关系来测定收益,原则是补偿生产成本和促进收益。”杜鹰介绍,目标价格在每年播种前公布,本质是价格支持政策,特点是不扰动市场和直接补贴农户,很多国家都使用这种政策。

  2014年4月和5月,国家发改委先后公布了新疆棉花和东北大豆的目标价格,棉花为19800元每吨,比2013年临时收储价格20400元每吨低600元,大豆为4800元每吨,比2013年临时收储价格4600元/吨高出200元。

  “今年棉花市场价格预计为13500元/吨,新疆主产区按目标价格和实际价格的差异进行补贴,也就是每吨补贴6300元,内地每吨补贴2000元。按照中等地一亩地产皮棉100公斤来计算,内地农户一亩地可以得到200元的补贴,一亩地亏损600元,那么明年自然会有农户选择不种植棉花,这样棉花价格会慢慢恢复。”陈锡文介绍。

  杜鹰称,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政府希望棉花种植从黄淮海产区向新疆集中。“在目前农产品国际市场价格情况下,内地不适合生产棉花。”陈锡文表示。

  而大豆目标价格高于去年临时收储价格,是因为“不能让国内大豆种植面积再减少了。除了中国大豆,其他国家的大豆都是脂肪含量高蛋白质含量低,只有中国的大豆蛋白质含量是比较高的,豆浆、豆腐必须用国产,日本韩国食用的酱汤也是用中国产大豆制作的,要满足需求的话,要保证1300万到1400万吨的产量。”陈锡文解释。

  黄季焜认为,虽然目标价格实施以来,棉花的内外差价从2011-2013年的超过50%,下降到2014年底的27%,减少了对价格的直接干预,也缓解国内的库存压力,但这项改革的可操作性存有问题。据他测算,新疆的棉花目标价格补贴,今年就达250余亿元。同时,补贴的60%根据面积、40%根据交售量发放,核查棉花面积花费巨大的人工成本,开具发票则存在腐败风险。

  杜鹰称,操作中确实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棉花面积的核实困难,棉花交售的量核实也困难。“新疆开荒太杜鹰称,操作中确实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棉花面积的核实困难,棉花交售的量核实也困难。“新疆开荒太多,非法开荒不能认定,要界定非法合法比较困难。”而补贴60%根据面积、40%根据交售量,是“搞得复杂化了”,不过核查面积可算是一次性成本。“操作的问题不难解决。”

  在杜鹰看来,目标价格政策目前进展总的比较顺利,市场定价机制已经开始发挥作用,不像以往由中储粮、中储棉及其委托机构单打,而是实现了多渠道收购,“新疆定了800多个扎花厂,经过资格认定都可以收购,国内外差价明显缩小。2013年,国内外棉花每吨差价是4670元,最近2000元;我们的库存压力有所改善,1000多万吨棉花堆在库里,如果不搞目标价格,库存就还会增加,钱都砸那里了,今年不会再增加;棉纺企业的效益得到改善,尽管棉纱价格下行,但棉花价格更低,因此企业得益。”

  杜鹰估计,今年棉农收益可能会比去年要少,“这是为过去提价太快必须要付出的代价,也是改革的阵痛,但是整个产业链活起来了。过去棉花企业没法活,将来我看有些棉农就得转行去纺纱了,不用再种棉花,总的来看,效果还是不错的。”

  黄季焜认为,中国农业的未来不在于“增加补贴”,而在于明晰土地产权、转变农业生产经营方式、改革科研体制、促进农业进步、完善市场、改善国际环境以及增加基础设施投资。不过,更多的决策部门人士强调,补贴对中国农民和农业仍然有重要意义,需要改变的是补贴方式,即应该符合WTO规则的下绿箱补贴模式。

  杜鹰认为,今后不应过于强调通过政策性补贴来保证农民收入问题,“保不了,还影响市场机制发挥作用”。此外,还应该适当提高对价格波动的容忍度,“过去我们对价格波动过于敏感。应该订立一个区间,区间内就应当容忍。”


来源:

相关文章

快讯

热榜

  • 品牌
  • 招商
  • 专题
  • 展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