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银行内部会计控制是规范人民银行会计行为、有效防范会计资金风险的重要手段。当前,基层央行把建立有效的内部会计控制作为管理层的基本职责,紧密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大力建章立制,严格内部会计管理,积极防范资金风险。
基层央行内部会计控制现状
(一)内部会计控制意识和安全防范意识逐步增强。近年来,基层央行对内部会计控制工作日益重视,逐步建立了以行长为风险第一责任人,分级负责、层层把关的内部会计控制管理体系,定期开展会计风险评估,加强检查监督。认真学习制度落实制度,努力提高业务人员制度意识、安全意识、规范操作意识,有效发挥了制度的刚性约束作用。结合典型案例开展警示教育,将内部会计控制意识逐渐渗透到从业人员心灵深处,贯彻落实到日常业务操作中。
(二)内部会计控制框架基本建立健全。在《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内部控制指引》等制度办法的基础上,基层央行在内部会计控制建设中贯彻“全面性”原则,使内部会计控制覆盖了各个业务岗位,相应建立了内部会计控制办法,如建立岗位职责及工作规范,加强人员管理;制定严格的业务操作规范和专业管理办法,实施业务控制等。
(三)基层央行安全形势仍不容忽视。当前基层央行已全部加入大、小额支付系统,有的还同时运行着同城资金清算网络系统,税库银实现了横向联网,国库税款收缴、资金汇划实时到账,经费账务核算也实现了网络化,资金风险表现形式变得隐蔽,业务处理和风险点防控面临新的形势。
基层央行内部会计控制薄弱环节
(一)内部会计控制建设滞后。内控建设中缺乏统筹规划,致使有些内部会计控制规定散见于多个不同的规章制度,容易产生管辖空白区或重叠区,有关内控措施的风险针对性不强或者与实际操作脱节,造成部分控制盲点。同时,在内部管理中对人员的控制有随着其地位的升高而减弱的现象,尽管有些基层行制定的内控制度不少,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监督制约的对象主要是针对一般人员,对掌握一定管理权的各级管理人员约束力不强。过去的案件表明,一些重大违规、违法行为有不少与部门主管或其他领导越权有关,甚至有的领导直接参与作案。
(二)内部会计控制执行力不足。内控安全检查和日常账务发现,存在内部会计控制落实不到位现象,一些授权制约制度和内部控制环节未真正得到有效的贯彻落实。人员素质和人情观念影响了国库内控制度的执行力度,如因政治思想素质不高造成主观风险,即道德风险;因业务素质不高造成客观风险,即操作风险;日常业务中相互监督意识不够,致使某些内部工作人员在领导和同事眼皮底下违规操作。同时,正向激励机制欠缺影响内部会计控制的实施效果,责任与奖惩不匹配的矛盾较为突出,在思想工作不到位的情况下,部分业务人员心态失衡,形成一定的安全隐患。
(三)内部会计控制有效性评估不完善。内控符合的是木桶效应或链条定律,即短板和弱环是内部控制的大敌。因此,定期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开展监督评价是内部控制的重要一环。目前基层行对内部会计控制的监督及评价仅仅停留在从属地位和例行检查的层次上,缺乏对内部会计控制运行情况评估的指标体系,监督评价程序不规范、信息反馈不及时,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内部控制的自我完善和促进提高。
完善基层央行内部会计控制的建议
(一)完善内部会计控制体系。COSO委员会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提出了内部控制整体框架的概念,即内部控制整体框架由相互关联的五项要素构成,分别是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和沟通、监督,五项要素之间相互协调、相互联系,共同构成能够对不断变化的环境作出动态反应的一个整体。基层央行在完善自身内部会计控制体系中,应充分借鉴先进的内控理念,按照“风险管理贯穿业务流程始终”的流程控制要求,强调对业务流程的动态控制,积极培育完善的内部控制环境,有效评估会计风险状况,建立起畅通的信息传导与沟通机制,加强业务监督,确保控制活动的效率和效果。
(二)优化内部会计控制环境。内部控制环境是内部控制的前提和基础,包括道德风尚、行为规范、激励机制、纪律约束等方面,在整个内部控制运行中起统驭作用。当前基层央行应着力关注防范道德风险,在人员行为约束、思想自控及外界监督制约上寻找落脚点,特别是采取积极有效的完善措施,加强对管理者的重点控制。建立健全激励机制,进行精神和物质奖励,充分调动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员工积极参与并推进内部会计控制建设。
(三)突出内部会计风险点控制。紧密结合基层央行业务运行实际,针对重要业务处理环节、关键风险点,制定、落实有效的内部会计控制措施。如进一步建立严格的授权审批制度,切实把住重要业务、重点环节的出入口;贯彻制约、不交叉的作业原则,杜绝业务处理“一手清”;加强账务核对,保证总、分和内、外账核对一致。
(四)增强内部会计控制有效性。内部会计控制不能只求形式上的完善,更重要的是通过严格认真的评估,及时发现、弥补制度设计和执行中的漏洞,确保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在健全和完善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体系方面,应由内审部门统一进行科学评估。同时,建立实用可行的评价指标体系,采取召开座谈会、问卷调查、突击检查、风险评估分析等具体方式,对内部控制作出客观真实的评价。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