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云南省临沧市双江县坚持党建引领,积极探索非遗产业致富新路径,推动非遗文化保护传承,大力培育扶持布朗族纺织的生产、传承和经营,让布朗族纺织技艺编织出非遗“新经济”,以非遗传承保护促文化产业发展,推动文化振兴助力乡村振兴。
“牛肚被”制作流程复杂,费时费力,价格较高,难与市场上的纺织工艺品竞争。为解决这些难题,双江县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采取“党总支+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生产模式,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社社员利用农闲和休息时间,到纺织基地制作纺织品。目前,合作社入社农户已经由刚开始的5户增为30户,从业人数达30余人。
依托“牛肚被”纺织基地,双江县充分发挥非遗传承人的作用,加强技能培训,提升纺织技艺,壮大纺织能手队伍。培育更多纺织新手成为技艺大师,让布朗族纺织技艺成为更多妇女的谋生技能、增收本领。目前,双江县共有布朗族传统纺织技艺省级非遗传承人1人、市级传承人2人、县级传承人2人。
合作社成员李波说:“刚开始,村里那些小姑娘对织布的过程都还不太熟悉。加入我们合作社以后,跟着熟练的老师傅们学习,现在都能自己独立织出精美的‘牛肚被’,还能为她们带来收入。”
为满足现在人们在生活中对纺织品的多样化需求,合作社积极创新,原先只制作“牛肚被”、葛布,现在扩展到少数民族服饰、床上用品、沙发巾、汽车饰品等。每年可产出“牛肚被”等各类纺织品300余条,经济收入18万元。同时,持续探索多渠道销售,通过“线上+线下”协同销售,不断打通“牛肚被”销售渠道。(李龙凤)
(来源:双江县委组织部)
来源: